共同編織原民青年的美麗故事
至善行旅走讀有感
英仕基金會董事 謝辛美
之前就一直很想參加至善行旅,今年3月下旬剛好能撥出空來,就隨著至善前往金盞花盛開的那羅部落。兩天一夜的行旅帶給我身心富足的體驗,非常感佩至善在尖石部落的深耕。
圖為那羅部落走讀,收穫滿滿
第一站我們來到位在「Wah!幾散竹東」 (原民產業展銷園區)的「友點織事」,這是一間由至善協助泰雅青年創業的複合式商店,泰雅族人擅長男編女織,年輕的織女為我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織布編繩體驗,配合著方便學習的新文具,我覺得從9歲到99歲應該都做得到;依著指導,織布不是單純的操作課程,應該是從認識植物功能特性、製作編織工具到認識族群文化特色的一系列課程;不僅是單純的技藝,更是民族記憶,傳承許多重要的文化意涵,工藝作品傳達出藝術與時尚、實用的共生,一如花朵與蜜蜂、藝術與自然、工藝家與文化,呈現相互依賴和繁榮共存的微妙平衡,期待能編織屬於原民青年的美麗故事。
圖為學習泰雅編織
這是至善自 2005 年開展的「培我原夢」計畫之一,支持返鄉和留在部落的原住民青年投入部落發展工作,以促進在地經濟活動與社會支持照顧系統;原民青年願意返鄉,就能安居樂業並活化部落生命力,穩定部落照顧,達到部落自主及永續發展的理想。
圖為對於願意返鄉帶動部落產業發展的理事長Yaweii深表敬佩
第二站,拜訪並寄宿海拔約700公尺「雅葳農莊」,主理人是曾入列百大青農的Yaweii徐榮偉,他是部落裡難得的大學畢業生,出生於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未返鄉前十足是個在臺北都會長大、求學、工作的都市人,在都市生活的他對於農業當然陌生,他自我調侃的說,返鄉扛起鋤頭時,卻因不知道鋤頭的泰雅族母語為「軋那」而被族人消遣。但Yaweii的父母、親友無疑是他從農路上的堅強後盾,選擇了辛苦的有機精緻農業;據悉是至善工作多年的瓦旦找上他,邀請他參加至善 「培我原夢」的行列,期待運用他的專長,協助部落小農拓展行銷通路;同時也一起培力原鄉青年,讓他們能留在部落,傳承文化、發展產業、成為更好的自己。下田前我們乘坐Yaweii的農用板車,雖喚起回歸山林的自由魂,但見他生動幽默描繪農作的艱辛,卻每一步都敬天惜物,而且是非常具同理心的Mentor。同時身兼「那羅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的他,願大自然給Yaweii的學習與祝福足以面對各項實戰和磨鍊。
圖為採金盞花是難得的體驗
「雅葳農莊」主要栽培喜歡涼冷氣候的高麗菜為主,並因應在地環境採作物輪作;正值春天,春雨春霧輕掩徐行,恰逢金盞花盛開,我們此行前進那羅部落,與花農一起採花、烘烤、學做花茶及花皂,品嘗金盞花餐,體驗山裏花見愜意自在。最後必定要特別介紹負責前線補给的「山樂林風味小舖」,有著自然質樸的竹建築裝潢,兼具創意的原味部落特色料理,食材以在地現採即食,我們這群都市白浪大塊朵頤之外,更大敗豐美食材不手軟!現場也有泰雅服飾和搗小米麻糬可供體驗,是可容納50人以上的聚會場所。主廚大姐是Yaweii的三姨,也是千手鳳凰,燒得好菜、歌聲舞姿俱漫妙,想是基因使然,Yaweii的母親和阿姨們盡皆有如項天賦,充份感受信仰在這家族的美好祝福。
英仕基金會與至善合作已超過20年,從一開始支持在尖石的助學計畫、到之後的國小才能培育再到現在汐止WAWA幼小社區照顧,對於至善長期投入台灣原住民兒少發展工作深表敬佩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