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跟著至善到麗江

2024跟著至善到麗江

欣見善的循環與愛心匯集

至善行旅團員 林政憲

至善基金會在雲南耕耘近20年了, 耳聞其工作成果豐盛,而我有些慚愧到今年才有機會去親身體驗。

圖為茶馬古道沿途景色

這次沒有跟著至善麗江參訪團從台灣一起出發, 我跟內子提早8天先到上海自由行, 探望大舅子一家, 處理一些事情並順便適應大陸微信支付及訂票環境。沒想到也因此躲過了這次凱米颱風造成的行程交通變動, 得以完整參與到原訂行程。

至善今年的偏鄉學童暑期營有5個地點,都是在麗江市玉龍縣沿著長江上游金沙江岸邊,幾個鄉下小學的場地。這是至善多年經營與當地教育局合作結成的善果,獲取對方信任, 才得到機會使用到學校設施,結合大學生的熱情與智慧來造福當地學童; 也因為歷年工作成果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 附近學童家長願意送他們的孩子參加活動,而至善的大學生志工也在安全及支援上得到保障。

圖為大學生帶領孩子進行拔河活動

偏鄉生活資源較不足,起居環境也較不佳,但至善的員工還是協助台灣參訪人員住到較舒適的民宿。吃住無虞下,看著金沙江河谷的大山大水、各種青翠菜蔬果樹,眼目之愉十分豐富。我這城市鄉巴佬也第一次看到核桃果在樹上其實長得像奇異果。

至善在各暑期營隊都派有指導員工協助大學生志工,亦師亦友的帶領年輕志工們適應偏鄉生活的食衣住行,看顧平日課程的準備與執行,補充物資的不足,溝通地方官員,克服環境條件的限制,還得適時進行心理輔導,讓團隊同心完成每天的任務。

圖為與大學生討論分享

大學生志工約30位, 大部份是因要完成社會服務學分且相信至善這服務平台,而來自各地年輕學子,但也有不少是原本受至善捐助長大的大學生,感恩曾受過的資助,願意透過至善回饋鄉里。看著這些年輕人的辛苦付出,以及學童們對暑期營哥哥姐姐的天真感念,驚喜到至善事工在當地已形成向上向善的循環。

除了參訪當地事工,至善還費心安排各樣行程,讓台灣參訪人員認識到麗江當地特殊的風土、文化、人情。麗江是少數民族納西人的主要居住地,參雜一些漢族、藏族、彝族、摩梭族等。納西人有自己的語言,更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東巴象形文字(有1400多個字),以及傳統的東巴信仰,還有特殊的造紙技術。在一百多年前,當地還有商貿團隊馬幫,是有近千年傳承的商品運輸隊,將麗江及附近雲南地區的豐富產品 – 茶、糧、食器用品等,運送到西藏、緬甸、泰國、甚至遠到印度。

我們在至善安排下,親嚐當地特色美食、認識了普洱茶製作及茶香、初騎滇馬走上茶馬古道、走入麗江古城及其他古鎮、學習東巴造紙的技藝、並見聞到有名的火把節。滿滿的少數民族風情擴張了自己視野,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生命。

圖為東巴文化體驗令人印象深刻,我們親手做東巴紙

感謝至善人員辛苦安排與協調,讓我們有個愉快、滿足、深思的旅程與回憶,也祝福至善的事工在麗江結出更多的美好果子,看到更多的愛心在這裡匯集,善的循環在這地成長茁壯。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

會訊季刊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