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女性貧窮化的起點:當清潔工作不只是賺錢,也是重建尊嚴的開始
在台灣,有一群人正默默被社會救助制度遺忘,她們是努力撐起家庭的單親媽媽。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全台超過25萬戶低收與中低收入家庭中,已有近44%由女性擔任家計負責人,十年間增加了將近兩萬戶。儘管表面上福利制度已日趨改善,但仍有仍有近6%「隱形貧窮人口」生活在看不見的角落,被困在「貧窮線」之外的灰色地帶,無力擺脫現實的重擔。而其中,單親媽媽首當其衝,是貧窮女性化最明顯的受害者。
單親媽媽的現實:養育、賺錢與孤軍奮戰
貧窮從來不是單一原因造成,它是結構與角色期待疊加而來的壓力山。
台灣許多單親媽媽白天從事打掃、照護等臨時工作,晚上還要照顧年邁父母與年幼子女。孩子一旦生病、發展遲緩、或出現行為偏差,母親往往力不從心,也無力尋求專業協助。更嚴峻的是,有些媽媽即使願意求助,也因為家中名義上一棟老屋、不具支配權的祖產,而無法通過低收資格審核。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主任田舒瑋分享:「有些媽媽因為工作性質無法請假陪同就醫,錯失孩子早療的黃金期。親子間也因為長時間分離、缺乏溝通而漸行漸遠,當孩子受不良影響、離家出走,媽媽卻只能無力掉淚。」
這樣的家庭,不僅面臨經濟的壓迫,更承擔著情感與關係的崩潰。當媽媽得放棄陪伴,只為了養活一家人,社會與民間團體能否該給予她們更多理解與支持,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為何女性更難脫貧?從「貧窮女性化」現象說起
1978年美國學者Diana Pearce首次提出「貧窮女性化」概念,揭示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貧窮的結構性問題。
在台灣,雖然女性勞動參與率逐年上升,但職場仍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性別歧視、缺乏育兒支援等問題。婚後或生育後的女性常因照顧責任中斷職涯,導致薪資累積受限。
在這種處境下,一旦婚姻破裂或失去家庭經濟支柱,女性便極可能陷入長期貧窮狀態,並將貧困風險延續到下一代。
快樂大掃:讓勞動成為重生的力量
面對這樣的困境,有沒有一條更溫柔、實際的路?
至善基金會在2016年啟動「快樂大掃計畫」,開發一條為女性量身打造的重建起點。這項計畫以「家庭」為圓心,並且專為女性所設計,透過清潔服務培訓,讓媽媽們在可兼顧育兒的時間中,獲得穩定收入來源。
參與者從最初的收入為零,到如今成為有尊嚴的「大掃媽媽」。這份工作不只是賺錢,更是一種重拾自信、重新定義自我的方式。基金會也提供技術訓練、接案媒合,讓媽媽們真正站得穩、走得遠。
田舒瑋表示:「補助是短期的,培力才能真正改變命運。」我們希望讓每個有心的媽媽,都能靠自己創造改變。
從求生存到自立:阿美族媽媽的故事
金勳,是阿美族的單親媽媽,離婚後獨自帶著四個孩子北上打拼。孩子中有人患有癲癇,金勳為了照顧他們,無法從事全職工作,只能靠打零工過活。
她曾經為下一餐的著落煩惱,勞碌奔波整天只賺了500元,直到參加「快樂大掃」計畫後,她的生活出現轉機。從學習家事技能到成為計畫講師,金勳逐步走上自立之路,如今不但有穩定收入,還圓了過去買房的夢想。
這不只是個人成長的故事,更象徵著一個家庭的重生。她不再是社會救助體系裡無聲的個案,而是可以幫助別人的母親。
支持她實際就業,挽救一個家庭
社會上仍有許多女性獨自面對貧窮、養育,甚至是歧視,她們需要的不是施捨,而是一個可落實的機會。
至善基金會的「快樂大掃計畫」不是短暫的濟助,而是陪著一個母親、也是一個家庭,一步步站穩腳跟的方案。它以實際就業為主軸、以尊嚴為前提,讓愛與支持能真正循環。
你的一次支持,就能讓一位媽媽少掉一場選擇題:今天要顧孩子,還是要賺飯錢?
立刻了解並支持至善「快樂大掃」,一起成為讓她們走出貧窮困境的力量。
https://www.zhi-shan.org/service/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