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養孩童計畫

「認養,與一般定期捐款有什麼不同呢?」面對這樣的詢問,我們想與您分享兩位認養人的故事。

「是那些孩子,讓我感覺到我有存在的價值。」來自越南、定居台灣的范裴倫

十多年來以「認養」的形式陪伴孩子們成長,挺過疫情對經濟的重創,仍然堅持「少買一件衣服,就有一個孩子,那個月有助學獎金。」如此堅毅的決心,是她親歷越戰淪陷、因戰爭痛失家人,這般深切而未盡的遺憾,促使她每日勤懇地工作,也不願放棄的,那份延續下去的愛。認養孩子,對范裴倫而言,是別具意義的、內心最大的富足。

這份延續下去的愛,亦帶領我們穿越國界,跨越世代。

二十年前,杜家銓的母親以他的名義認養孩子,這份不間斷、無國界的愛,在杜家銓成人、開始工作後,決定由自己繼續接手,「我覺得教育是弱勢家庭小朋友最有機會,也最直接的翻身方式之一。」如此的信念,讓這份愛延續下去,代代傳承。

各地孩子擁有各異的家庭狀況與社會處境,但渴求學習、成長的心意是相似的。

台灣原鄉孩子在求學過程中,由於地處偏遠,經常面臨教育資源匱乏、下山戶外教學成本亦高的雙重困境;再者,教師對於原民文化與民族性的不熟悉,需要更多心力打破隔閡。此外,種種因素造就多數原鄉孩子僅就讀到國中,便迫於遠赴都市就學的生活開銷、學校與同儕適應問題、課業程度落差等因素,最終放棄學業。

在越南,因越戰期間使用落葉劑,在戰後造成深遠影響,主要勞動者身體不佳,加上土地貧瘠、自然災害多,使得以農業為生的家庭收入不穩定,多數家庭無力負擔子女上學費用,加上家長對於子女接受教育的認識不足,造成孩童無法順利就學。  

在雲南麗江高海拔的崇山峻嶺之中,孕育著少數民族多元又豐富的文化,但由於幅員遼闊、交通不便,導致教育專業人才及資源不易送達而嚴重不足,然唯有教育能為少數民族孩子打開通往寬廣世界的那一扇窗,創造翻轉生命的機會。

 

捐款將會如何使用?

發放助學金、升學獎勵金,或提供急難救助、發放學習和生活用品、營養補助等,依據不同地區孩子需求擬定對應計畫。

  • 台灣原助民助學計畫、越南助學計畫、雲南助學計畫為助學個案型認養,有特定助養對象,至善會依照您選擇的計畫隨機分配孩童給您。

進一步瞭解「如何成為認養人」或「我可以認養什麼計畫」。

 

認養孩童前,至善期待您充分理解!

一、基於尊重孩童,讓每位孩童都有被認養的機會,至善安排認養孩童給您時皆為隨機分配,無法指定區域、年紀及性別。
二、協助亞洲弱勢地區兒少發展,是長期且不間斷的工作,我們不只陪伴兒少,也培力社區人才。認養是定期的資助方式,如果您的經濟狀況允許,希望您能長期穩定地給予我們支持。若您對於長期認養仍有多方考量,也歡迎您以單筆資助的方式共盡心力!

 

認養孩童計畫 | 致力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認養孩童計畫 列表

台灣原住民助學計畫
越南助學計畫
雲南助學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