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特輯】真的只是原漢歧視這麼簡單嗎?/企宣部 劉文賢

【至善特輯】真的只是原漢歧視這麼簡單嗎?/企宣部 劉文賢

改變,需要你我行動!

在講求多元價值及身份認同的台灣,「加分」和「族群認同」是現在都市原住民青年共同面臨的議題。隨時間流逝,上一代的刻板印象及歷史脈絡不被解釋、看見,成為世代承襲的壓力來源。「Wawa森林有大象」系列講座—真的只是原漢歧視這麼簡單嗎?四位與談人有精彩的對談。

  「你有加分就好,幹嘛要念書?」至善基金會都原小組社工毛弟回憶求學時,被同學們集體辱罵的霸凌經驗,「高三升學壓力大,我也很認真的讀書,但同學會故意走到書桌旁把我的書推到地上,然後用羞辱的口氣對我說那些話。」時隔十多年,毛弟說同樣的事情還是會從Wawa的服務孩子們口中聽到。

  「求學期間,同學們對加分的歧視更是嚴重,我很容易被同學針對,於是我學會察言觀色,也沒有至交好友。」原住民族青年陣線的總召賴韋利回憶求學過程,因為外顯的原住民輪廓,時常在升學主義強烈的校園內,成為眾人的標靶,「加分制度就像一種鴉片,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韋利說。

  離開原鄉環境或原本定居都市的原住民,時常在求學過程,因為加分制度遭受言語或行為上的歧視,導致原住民學生得極力切割或隱藏族群身份,身受其傷的韋利說:「『加分』就像鴉片,它只是暫時讓原住民的社會流動率、升學率、入學比例看起來好一點,但事實上,它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從各個數據來看,原住民就是顯示貧窮、文化資本遠低於漢人社會,但這樣的問題沒有被解決,我們只是想用加分政策去粉飾太平,最後就是這個制度的濫觴,由個人去承受。」

圖:部落耆老帶領Wawa森林的孩子學習原住民傳統技藝,但他們仍得面對來自都市或原鄉的排擠、歧視。

  然而,回到原鄉,就沒有問題了嗎?「不只是漢人對原住民的歧視,也有『原原歧視』」當都市原住民回到部落,會被質疑,「你是都市來的?」至善基金會研發部專員Yunaw回憶童年返鄉時,遇到族人的霸凌,有時候是一句話,有時候是一個眼神。

  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Ciwang Teyra也分享在課堂上,聽見原住民學生返鄉被族人質問的經驗:「我很少看到你,你要怎麼證明是我們部落的?」

  四位與談人都指出了一個從未被社會正視的問題:都市原住民青年的身分認同,兩邊不是人。移居都市的原住民二代或三代,在都市被歧視,在原鄉也被歧視,不管在學校或是在部落,都沒有一個適當的機制,去幫助他們了解內在認同,造成都市原住民的孩子在都市或原鄉找不到歸屬感、被邊緣化。

  因為缺乏友善的對話環境,讓原住民孩子的成長處境,難以被社會大眾了解,承受著代代相傳的歧視,這些苦,誰能體會?這是一頭我們視而不見的大象,它叫「都市原住民」,邀您來看見、參與、對話!

圖:每一位與談人都反應,創造更有友善的對話環境,才能化解世代相傳的族群歧視。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