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特輯】一起來「陪你長大」/ 企宣部 王顥學

【至善特輯】一起來「陪你長大」/ 企宣部 王顥學

新竹後山幼兒照顧十年路

2005年,在養老部落族人引頸企盼及懷疑忐忑中,至善在新竹尖石後山的養老幼兒照顧中心正式掛牌運作。

這是新竹尖石後山第一所「幼兒園」。在此之前,部落裡的小小孩如果要上幼兒園,得靠父母開車到距離部落40分鐘車程的秀巒國小國幼班上學;高額的油資和時間成本,導致泰半的孩子是沒機會上學的。所以,以往部落裡孩子們唯一的學習對象,除了高山蔬菜水果就是周旋於家務及農務的老人家了,有時,甚至還有安全的疑慮。此外,由於孩子們在學齡前的刺激太少,讓不少孩子到了國小階段,竟被標籤為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的問題學生…

養老幼兒照顧中心成立後,部落族人開心的把孩子們送到離家幾十公尺的地方去"上學",照顧孩子的就是部落裡大夥都熟識的媽媽,族人們終於可以放心地去工作,但他們一方面又擔心著:「媽媽們畢竟不是老師,可以把我的孩子教好嗎?」

而接下幼兒照顧工作的部落媽媽,也開始戰戰兢兢地當起「老師」,用自己的方法照顧起幾十個孩子們。

從一開始以傳統的背誦記憶加打罵教育,到至善引進幼教專業上山培力部落媽媽,媽媽們從讚美、鼓勵孩子開始學起,到專業的角落教學,再到泰雅傳統文化課程的設計,甚至是保母證照的取得,部落媽媽從學歷不高的農婦蛻變為部落人人敬重的老師,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年。

而部落的孩子們,更是在部落媽媽長期耐心及陪伴下,擺脫了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的標籤,成為小學裡品學兼優的模範生。

十年來,至善陸續在泰崗部落及馬里光部落成立第二所及第三所幼兒照顧中心,總共培力12位部落媽媽取得專業保母證照,每年陪伴照顧50位學齡前的孩子,穩定提供15位部落婦女就業機會,不但協助部落家庭緩衝照顧壓力,更透過在地文化課程建立孩子們族群的認同與自信。2016年2月,我們還將台灣新竹尖石後山成功的幼兒照顧模式和經驗帶進雲南大山裡,希望能嘉惠大山裡親情嚴重缺失的留守兒童們。

原鄉幼兒照顧面臨的困境與問題

一直以來,台灣原鄉部落幼兒照顧面臨的問題有兩大塊,一是專業人力,二是空間。

人力指的是專業照顧者無法穩定,空間指的是照顧幼兒的空間取得不易以及面臨合法性的挑戰。

原鄉部落大多地處偏遠,交通及資源不易到達,連帶師資亦無法長期深耕。不少國幼班的老師,在同一所學校甚至只待一學期,幼兒面臨照顧者不斷更迭,如果還加上家庭失能,對於孩子人格發展及未來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影響。至於更偏遠,連國幼班都沒有的部落,孩子在大腦開發最重要的黃金階段,甚至連啟蒙的機會都沒有。

至於照顧空間的取得及其合法性,對偏鄉部落來說,更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偏鄉部落裡,國幼班多設立在學生人數較多的部落小學裡,對於家住最偏遠的部落幼兒,就得靠家人每天早晚自行接送,以新竹尖石養老部落的經驗來看,偏高的油資與時間成本家長根本無力負擔;即便像至善這樣和部落協調出閒置空間,卻仍要面對原住民地區土地與建築執照取得的種種困難,更遑論還有許多根本無法取得合適的閒置空間設立幼兒照顧中心的偏鄉部落。

認真的想,如果政府或社會資源一直到不了偏鄉部落,難道那裏的孩子,就真的不需要被照顧了嗎?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