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述
為什麼要挺老師上山?
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因為地處偏遠,常因山上生計機會較少,許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隔代教養甚至是寄養親戚家;加上偏鄉學校師資編制少,且教師的流動率高,造成孩子缺乏大人穩定與完整專業的陪伴與支持。至善看到孩子因童年時期缺乏陪伴,而有了伴隨一生的發展問題,如學習落後,或者是發展遲緩錯過早療黃金時期,導致求學時期陷入補救的惡性循環,影響成年後就業與生活。
為了避免孩子因「還沒跟上」而導致學習沒有自信,終其影響一生發展,至善自2007年起,與新竹服務區域內國中小及鄉托合作,已經連續15年持續提供各種專業資訊,充實偏鄉學校軟體資源,並且支持校內老師,一同共創孩子才能培育課程,包含跳舞、歌唱、繪畫、攝影相關專業老師上山,也提供各項特殊教育資源包含心理諮商和早療等資訊,以及由各種專業老師如烹飪、木工等的「中途班」師資群。
讓還沒跟上的孩子跟上、讓迷途的孩子返回、讓有天賦的孩子綻放光彩!為什麼要挺老師上山,因為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挺哪些老師上山?
陪哪裡的孩子長大?
以泰雅族人集中的尖石鄉、五峰鄉為主,並擴及鄰近的關西鎮和竹東鎮等族人移居的兩鄉鎮,共計15所學校約1500名從學齡前到國中的學童。
老師的故事-256公里的舞蹈課
「我從花蓮來到新竹尖石後山的玉峰國小教舞已經邁向第九年,其中的酸甜苦辣點滴在心中,苦痛一定有,煎熬也不少,放棄更不用說;但孩子們、學校老師們、至善的夥伴們都能在關鍵時刻,適時的給我一個拋下困難的理由,支撐下去的力量…我想,那就是“愛”!也許“愛”不是一個很好說出口的字,但“愛”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因為“愛”,它成就了這七年多的陪伴!謝謝孩子們給我的一切!」谷牧特.法拉深切又誠懇的告訴至善,為何他「一陪不走」。▶ 愛成就了所有的陪伴
256公里,這是從花蓮到新竹尖石後山玉峰國小的距離,也是被稱為現代舞奇才的谷慕特.法拉,每星期都要花上10個小時車程上山又下山的路。這一段路,他已經來來回回走了快要八年,想停,心不容許,因為他愛上了山上的孩子,因為他想陪孩子們長大。
募了款,我們要做什麼?
這一筆款項,最大支出是補足上山老師的鐘點費,其他的支出還有老師的交通費和餐費。至善很幸運,有一群一起為孩子努力的夥伴,包括社工和學校老師,大家互相支援,協助接送老師上下山,安排老師的課表,一起討論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一起陪孩子長大。
透過【挺老師上山,陪孩子長大】,我們希望可以解決以下問題:
1. 陪伴孩子穩穩長大–兒童生存權與發展權不平等
尖石後山泰雅族原住民學童一出生即面臨各種「不平等」,例如:交通偏遠,軟體教育資源不足,文化刺激不足,原漢文化差異理解不足、家庭失能等,學童的生存與發展權益未受到重視。
2. 做學校老師的後盾–城鄉落差教師陪伴不穩定
教育資源落差造成偏鄉教師多屬代理、資淺、年輕教師,師資流動率極大,在學習資源懸殊、城鄉差距的情況下,此地區發展與學習落後之孩童,因欠缺關注與適切資源的介入,使得他們在學習能力、學習意願與學習成就上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孩子的需要,是學校老師的困難,如何幫助孩子?又如何面對自己內心的無力與挫敗,山上教師也需要陪伴與培力。
3. 邊陲位置使特教資源更顯缺乏
政府特殊教育資源長期不足,使此地區孩童存在著一出生即面臨一生落後的困境。根據現行教育體制,都會區國小一校至少編制一名特殊教育老師,但尖石後山地區,有四所小學六個小區,2021年僅有四名特教老師以「駐點」、「巡迴」輔導的配套方式支持學童,但該地區幅員廣闊,山路崎嶇,使有需求孩童無法就近獲得協助。
4. 多重困境致學習落後孩童比例高
至善長期透過民間小額捐款盡力而為,不間斷提供專業資源,這是連都會區都稀少珍貴的教育資源。歷經長期的服務,我們發現此地區每三個國小生就有一個有學習落後發展或遲緩現象,相較教育部2019年統計資料,全國國小特教生的比例是3.3%,尖石後山孩童學習落後程度嚴重,在加上特教資源不足,此地區落後孩童的處境堪稱嚴峻。
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希望工程,沒有孩子一出生就該落後、孤單、缺乏自信,每支持一個孩子往前,便是幫助一個家庭,一個班級,一間學校,一個部落;長遠來看,更有助於族群與國家社會未來人才培力的基礎。
▶【支持挺老師上山陪孩子長大】
▶【支持至善基金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