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述
台灣有一群「島內移民」,從原鄉部落遷移到都會區討生活的人們,隱身在都市裡,他們是不被看見困境與需要的「離散中的原住民」。
然而,這群移民主要照顧者忙於生計,缺乏教養知能或疏於照顧,無力支應都會型的照顧成本。部分孩子需承擔著照顧年幼弟妹、負擔部分家庭支出,依附關係無法穩定的建立,長期下來,孩子的身心發展容易受到影響。包括學習落後、自我認同薄弱、青少年容易輟學,提早進入職場。在面對學校與社會溝通常遇到歧視問題,無法自主回應及擔心外界眼光,少有自主文化融入更缺乏支持系統協助青少年探索未來。
為此,至善於 2008年展開此一服務計畫,陪伴都市原住民孩子歷經各發展階段,結合文化生活、家庭、學校、社區、職場給予相應的支持,翻轉其生命,活出多元豐富的現代樣貌,並培力都市原住民婦女專業家事清潔能力,打造「快樂大掃」品牌團隊,幫助婦女經濟自主,循序漸進學習與進步,強化團隊培力模型,讓都會原住民婦女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與尊嚴。以期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消除貧窮」、目標4「教育品質」、目標5「性別平等」及目標8「就業與經濟成長」。
孩子的故事:
10 歲的小羅爸爸是公車司機,媽媽在檳榔攤包檳榔,兩人早出晚歸,爸爸要輪班,作息幾乎和孩子顛倒,小羅和姐姐三餐外食,難得爸爸休假和他們一起在家看電視,是小羅最開心的時刻。小羅每天下課後都到 WAWA 森林,他在 WAWA 森林和一群孩子一起煮晚餐、吃晚餐、一起打球、一起上音樂課,他因此學會彈鋼琴,而作業不會寫的可以問社工或是其他哥哥姐姐,「WAWA 森林是我的"麻吉"!」小羅如此形容天天陪伴他的地方。
14 歲的陳寶從上幼稚園就受至善都原照顧計畫的陪伴,如今他已上了國中,他的母親在中國大陸工作,他長期由家族的姨婆照顧,姨婆在傳統市場賣清粥小菜,每天凌晨天未亮就起床工作,陳寶聽著姨婆剁菜刀的聲音沉沉到夢鄉,他總是一個人起床、一個人去上學,一個人放學回家。所以,他連續近 10 年,幾乎天天的放學後時間,都是在至善都原服務計畫下的課後據點度過的。他在社工的陪伴下,寫完作業、參加各種活動,他也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學會了彈一手好鋼琴、會製作影片,夢想當一位成功 YouTuber。
捐款會如何使用?
您的捐款將使用於:
(一)支持都市原住民兒少服務據點的設置與運作。提供國小課照支持性服務、社區與學校多元文化共學社團活動,辦理親職講座與親子活動加強家長親職功能,提升孩童健康生活環境。給予都市原住民青少年多元適性發展管道,陪伴孩子學習適應多元發展課程與文化認同社會支持網絡。
(二)輔導都市原住民青少年穩定就業,媒合友善雇主,舉辦餐車自學、青少年職涯活動。
(三)支持婦女就業服務平台的建立與運行,培力與陪伴婦女事業經營、互助學習與家庭穩定,打造就業婦女工作品牌形象,建構起都會原住民婦女就業媒合體制。
(四)支持社工服務專業進修,陪伴社工提供質與量並重的服務給予服務對象,協助專案建立團隊,平衡每位社工的工作量能。
延伸閱讀:
▶ 至善汐止WAWA 森林兒少社區聚點開幕──更凝聚力量,走更長遠的路
▶ 阿敬的勇氣
都原照顧計畫 致力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支持臺灣都市原住民照顧計畫】
▶【支持至善基金會】
▶【2021年臺灣服務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