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輛「原住民安心媽媽專車」上路2年 陪伴573位母嬰,讓媽媽安心生產、寶寶安心成長 

全台首輛「原住民安心媽媽專車」上路2年 陪伴573位母嬰,讓媽媽安心生產、寶寶安心成長 

2021-08-10

 

至善10日舉辦線上記者會,來自尖石的美婷(前排2)媽媽帶著2個孩子一起來。

28歲的小如住在尖石鄉後山地區,17歲時生了大女兒,現在即將迎接第三個孩子。她家裡經濟主要靠先生在山上砍竹子,收入較不穩定,年紀輕輕就當媽媽的她,在育兒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一直不是個喜歡笑的媽媽。

30歲的美婷住在尖石鄉前山,她有五個孩子,最小的1歲多,最大的11歲。開貨車的先生也是家裡的經濟來源,早出晚歸,美婷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但常常分身乏術,有時候會錯過孩子打預防針或是自己產檢的時間。

兩位住在偏鄉原住民部落的媽媽,因為家裡距離醫院車程至少1小時到2.5小時,另一半又是家中經濟來源,「如果先生載我去產檢就要請假,不能工作…」這是最令她們為難的地方,這使得她們常常得在『帶孩子、去產檢、去打預防針、讓先生去工作,要拜託誰「順便載我去呢」』等各種選項中做抉擇。

2年成果:陪伴573位母嬰 

至善基金會在台灣原住民地區推展「陪你長大計畫」的兒少發展工作已逾20年,長期以來,至善看見、聽到部落家庭與婦女的養育難處。2019年3月,至善「原住民安心媽媽專車」獲得美商默沙東藥廠「關懷母親」(MSD For Mothers)全球計畫的贊助,一台車、一群關懷員、一組研究團隊,就此上路了。2年多來,車輛與專案穩定執行,一共陪伴了573位母親與孩子,小如和美婷便是其中受到支持的婦女,有車輛接送她們產檢、有關懷員到宅提供情緒支持、補助母嬰物資、提供衛教資訊等。

至善基金會10日(二)舉辦「原住民安心媽媽專車」服務成果線上記者會,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在少子化危機之下,每個孩子都是寶,既然孩子的量變少了,我們便希望孩子成長的「質」能更好,這是2年前至善向默沙東提案的初衷,希望孩子從還在媽媽肚子裡的-1歲開始,就能被大人好好呵護長大。

尖石、五峰生得多期盼讓他們養得好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資料,2019年全台灣粗出生率為千分之7.01,但尖石鄉的粗出生率是千分之14.69,緊鄰的五峰鄉是千分之12.81,兩個原住民鄉鎮的粗出生率約是全國平均的2倍。「生得多,但,養得好嗎?」至善從1998年便常駐此地區,至今設在竹東的工作站約有30名工作人員,20多年的第一線服務經驗告訴至善的答案是,原住民偏鄉孩子成長過程的陪伴和照顧資源仍不足。

洪智杰表示,至善多年的經驗發現尖石後山孩子發展與學習落後的情形嚴重,大約是三個孩子中有一個孩子有落後情形;另有相關兒少團體調查偏鄉兒童遲緩的比率有27%,遠高於WHO統計的6%至8%。「孩子的發展不能等,錯過可能就一輩子落後!」洪智杰說,這也是至善在尖石一蹲20年沒有離開的原因,因為孩子的需要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因此,2019年,至善向美商默沙東藥廠「關懷母親」全球計畫遞出提案,經過層層審查與把關,至善成功獲得兩年千萬元的補助經費,建置了一台車和一個服務與研究團隊,主要服務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擴及關西鎮和竹東鎮的孕產婦,提供孕婦產檢接送、產前關懷與衛教,以及產後育兒指導、母親情緒支持等服務。2年多來,累計服務了573位母親和嬰兒。

社政×衛政的PPP合作模式為全國首例

此專案特別的是,至善邀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暨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呂宗學教授的研究團隊加入,並獲得原民會和新竹縣政府衛生局的支持,是台灣第一例在原住民鄉鎮由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ublic and private partnership, PPP)組成,攜手展開結合「社政×衛政」的孕產婦守護方案。

呂宗學教授表示,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高風險妊娠個案管理計畫,但是個案來源是醫療院所開案,有一些高風險妊娠個案(譬如先生經常要在不同地方工作、未婚青少女懷孕或是吸毒懷孕婦女)根本沒有到醫療院所產檢,因此沒有被收案。這時候就需要經常服務脆弱家庭的社工人員協助轉介個案給衛政單位。即使有些收案個案,原鄉公衛護理師相當忙碌,高齡者照護服務業務是目前的主流,相當程度排擠婦幼服務的時間與人力。再加上公衛護理師要參加防疫業務,這時候就要透過更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生活脈絡的在地組織 (NGOs)關懷員深入個案家庭關懷。

至善基金會感謝默沙東藥廠讓專案起了頭,同時期盼社會各界挹注資金支持,未來一年所需經費約新台幣250萬元,方能讓服務與研究持續地進行,加惠更多有需要幫助的原住民孕產婦,讓媽媽安心生產、寶寶安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