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叡智無私捐助 孤女得自立 - 國語日報

陳叡智無私捐助 孤女得自立 - 國語日報

2015-08-03
愛跨越國界 系列一
陳叡智無私捐助 孤女得自立
 
照顧一個陌生又不同國籍的孩子多年,需要多少愛?經由至善基金會的幫助,許多越南貧童在臺灣認養人支持下,順利念完高中、大學,找到工作,組成家庭。除了助學,至善基金會在越南中部興建十七間幼兒照顧中心,提供營養午餐。記者前進越南採訪,從認養人的無私、幼兒中心發展現況、受助兒的蛻變三層面,了解目前越南弱勢兒的困境與未來。 
 
德山兒家收容的孤兒胡喬善玉葉,見到認養自己十五年的臺灣人陳叡智後,頻頻掉淚。這是她和陳叡智相隔十五年後的第二次見面,也是十八歲的她第一次能對著陳叡智叫媽媽。
德山兒家院生胡喬善玉葉(右)向認養自己十五年的陳叡智獻花,表達感謝。
 
越戰時許多兒童成為孤兒,當地佛教法師到越南中部鄉野協助傷患並成立德山兒家,把他們聚集起來撫育。德山兒家一年會收養六名到十名棄嬰,許多經濟困難家庭的父母也會把孩子送到德山兒家。
 
一九九七年,還在襁褓中的玉葉被一名計程車司機送進德山兒家,那一天成了她的生日,名字也是德山兒家的法師取的。
 
母女緣繫十五載
 
玉葉三歲時,陳叡智跟著至善基金會來到德山兒家,她抱起瘦小的玉葉,也展開這段長達十五年的緣分。陳叡智說,原本只想保持單純認養關係,但至善基金會積極邀她回德山兒家看看,她想起玉葉每年寄的卡片、信件,還有基金會附上的玉葉的成長表格及照片,驚覺自己好像忽略了玉葉,於是決定再到越南,看看已經高中畢業的玉葉。
 
美夢成真再重逢
 
玉葉捧著一束花,穿著純白的越南國服,站在德山兒家門口等待陳睿智。
 
陳叡智一見到玉葉,就緊緊把玉葉摟進懷裡,玉葉用手擦去眼淚說,聽到認養媽媽要來,緊張得睡不著覺,從沒開口叫過媽媽,現在終於美夢成真。
 
陳叡智和玉葉一起看著過去的信件,玉葉還牽著陳叡智的手,說明自己在德山兒家的生活情況。正在等大學放榜的玉葉,每天在院內協助照顧年紀較小的院生,她的目標是進入大學醫科就讀,未來成為幫助貧苦兒童的醫生。
 
越南失親兒 感念隔海認養情
 
德山兒家平均一個月花費約新臺幣三十四萬元,新學年開始時,則提高到新臺幣五十萬元。這些開銷由院內二十名法師種菜和經營素食餐廳的收入,以及民眾捐款支付。
 
德山兒家法師明秀表示,院內最大支出來自院生學費及嬰幼兒照護相關費用,目前院生有一百零二人就學,兩歲以下嬰幼兒二十人。雖然越南政府減免失親兒童學費,但德山兒家負擔仍然極重。
 
至善基金會十七年前開始認養德山兒家一百三十七名兒童,八年前認養人數提升到一百五十人,認養機制成為德山兒家穩定的經濟來源,因為民眾捐獻多寡和景氣好壞有關,種菜收成則受天氣影響。
 
至善基金會提供德山兒家院生獎助學金、文具和制服,生活方面,每週都有營養補助,為院生加菜,也替院生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每兩年還安排夏令營,豐富院生生活。
 
據至善基金會統計,百分之九十七的院生讀完高中,百分之八十二的院生上大學或大專,現在已有一百名院生離開德山兒家自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