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媽媽 點亮雲南童生命之燈 - 聯合報focus

泰雅媽媽 點亮雲南童生命之燈 - 聯合報focus

2016-04-01
 
  • 傳承10年幼教經驗,啟發思維、擺脫制式課程,讓孩童認識「我是誰」。
  • 解決留守兒童,結合老師、家長建照顧體系,童年不再孤單。
 
當台灣泰雅族遇上雲南少數民族,會擦出什麼火花?3位泰雅族部落媽媽,日前隨至善基金會前往雲南,將10年來累積的幼教經驗傳承至當地幼兒園,啟發當地幼兒教育新思維,盼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只學習制式課程,更能認識自己是誰。
 
游素美、羅蘋萍、何淑雲(左起),成功翻轉部落幼教。記者洪欣慈/攝影
 
雲南少數民族 文化漸消失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有52個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與台灣原住民族一樣,各族獨有文化也正因教育、經濟發展受漢文化侵蝕,孩子慢慢忘記母語,對自身文化感到陌生,父母有時和孩子講10句族語,孩子只回1句漢語。
 
當大陸幾年前開始推動幼教普及,如何讓在地文化在融入幼教,成了雲南特別課題。
 
大陸不少幼兒園老師台上教、孩子台下聽,缺乏讓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記者洪欣慈/攝影
 
泰雅媽媽 農婦變身老師
 
何淑雲、羅蘋萍、游素美是新竹尖石鄉養老部落族人、媳婦,10年前,養老部落因沒有適合托育孩子的場所,萌生「我們部落也需要一所幼兒園」的念頭。
 
「以前不知道怎麼教孩子,都是用打用罵的。」3位部落媽媽從沒想過,有天會成為老師,不只陪伴無數部落孩子成長,還可到各地交流、傳承。學歷不高的她們,曾不相信自己,也曾被他人懷疑「你們可以帶好孩子嗎?」但她們努力承擔起教育重任,為自己、也為部落孩子的生命點起一盞燈。
 
經10年努力,這群部落媽媽從農婦變成孩子們口中的老師,不只給了孩子陪伴、教育,有感於泰雅文化逐漸消逝,她們努力在幼教課程中融入在地特色,讓泰雅文化世代傳承。因為對部落孩子而言,學齡前是少數有機會留在部落接受教育的階段,從幼兒扎根,孩子出去後才會記得自己是誰、來自哪裡。
 
3位部落媽媽到雲南示範角落教學融合文化課程,圖為「科學角」,教部落傳統陷阱。記者洪欣慈/攝影
 
紋面、編織 把生活融入課程
 
「一開始覺得這有什麼好教的,不就是生活一部分嗎?」3位部落媽媽說,從沒想過平常種的水蜜桃、隨處可見的農具陷阱等,都可成為課程。但這些在地文化,反而是最珍貴的資產。
 
經專家提醒、指導,她們試著將生活中的點滴和智慧融入課程,例如和孩子去撿松果做美勞、教孩子做陷阱,帶孩子在部落到處逛,看到什麼教什麼。這次帶著經驗來雲南,示範泰雅紋面、編織、弓劍等課程,盼在地老師意識到「原來這也可以教」,挖掘出自己文化中精彩的部分。
 
部落媽媽們也將在部落推動「角落教學」的經驗帶到雲南。幼教專家蔡延治說,大陸幼教方式還是較嚴肅、權威,老師教、孩子聽,角落教學讓孩子在特定時間內自由選擇學習區,有助滿足個別需求、自主探索,也可結合民族文化,成為獨特的「角落」。
 
雲南省玉龍縣幼兒園園長汪冬梅說,以前只想到「教」孩子文化,但經過泰雅媽媽們分享後,想到可以帶孩子動手「做」,例如將納西族傳統文字東巴字、服飾中的「披星戴月」融入美勞課,用創新方式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文化。
 
7歲的哲哲周歲後就沒見過父母,直到今年過年父母返家才重逢。記者洪欣慈/攝影
 
隔代教養問題 雲南仍待解
 
和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一樣,雲南許多地區青壯年都因生計出走,村落高齡、幼齡化,造成隔代教養及留守孩童問題嚴重。以玉龍縣九河鄉龍應村為例,留守兒童比率高達93%。因幅員遼闊,有孩子甚至從周歲父母離家到城裡打工後,直到7歲、今年過年時才又見到父母,彼此形同陌生人,還得自我介紹,令人心酸。
 
蔡延治表示,留守兒童成因是大環境造成,改變不易,但透過幼兒園教師、或培力在地居民互助,共同照顧、形成支持體系,雖無法取代父母功能,但可補足孩子心裡部分缺口,讓他們不再感覺童年孤零零、沒人關心。在地居民不一定要婦女,老人家經過培力也能成為重要幫手,台灣部落已在做,「雲南也可以。」
 
至善基金會在雲南發起幼兒照顧計畫,預計募集160位認養人,每月捐款600元,將用於協助當地幼兒園改建硬體、培育在地師資等。
愛心捐款專線02-23889118。
 
 

--------------------------------

「雲南幼兒照顧計畫」,預計募集一六○位愛心認養人,每月捐款六百元,用於協助當地幼兒園改善角落教學之軟、硬體, 並培育在地幼兒師資等。邀請您一起來支持雲南幼兒照顧計畫
 

至善基金會愛心捐款專線 (02)2388-9118
郵局劃撥帳號:50054640
戶名: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期盼您的愛心與支持

歡迎下載捐款授權書:郵局轉帳授權書 銀行轉帳授權書 信用卡轉帳授權書
填寫完畢後回傳至02-2388-9119 請來電:(02)2388-9118 轉會計部確認傳真。
或是親赴郵局劃撥,郵政劃撥帳號50054640,註明認養「雲南幼兒照顧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