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幼照現場】 求學路遙遠 易被貼標籤 部落童的辛酸淚 - 中央社

【原鄉幼照現場】 求學路遙遠 易被貼標籤 部落童的辛酸淚 - 中央社

2016-04-25
 
從台北市出發往新竹縣尖石鄉後山路上,一過熱鬧觀光景點內灣後,沿途就是高山翠綠,時有溪水潺潺,但山路蜿蜒,數不清的髮夾彎和顛簸路面,也震得人頭昏眼花。
 
馬里光幼照中心,老師帶孩子到戶外教學,大自然就是教室。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攝)
 
對觀光客來說,偶爾一兩趟曲折上山之旅,是暫時逃離都市喧囂,但對尖石鄉玉峰村、秀巒村孩子來說,這是他們上下學必經之路。
 
西元2005年前,尖石後山部落沒任何「幼兒園」,部落的爸媽到平地去工作,稚齡孩子留在山上,跟阿公、阿嬤下田,當大人農忙時,孩子就在一旁曬太陽、玩石頭。當小孩長大進入國小讀書,又常被老師反映「學習遲緩」。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幼照督導何淑雲說,後山部落秀巒、泰崗、養老和司馬庫斯到各國小都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如司庫到新光國小來回2小時,養老到秀巒國小來回也要1小時,除非爸媽「吃飽太閒」,否則不可能每天接送孩子上課。
 
她說,部落孩子不得已念國小就要住校,但很容易被排擠,他們在進國小前沒受過生活自理訓練,老師也要從頭開始教,就易被貼標籤,導致孩子可能念到國中就不願意再升學。
 
新竹縣尖石鄉後山,中壯年多在平地工作,幼齡的孩子留在山上給阿公阿嬤帶,
但農忙時,孩子只能跟著大人到田裡,安全性令人擔心。(中央社記者陳偉婷攝)
 
部落媽媽、至善幼兒照顧中心老師游素美也說,部落孩子以前常被貼上「發展遲緩」、「有學習障礙」標籤,以她過去求學經驗,沒念幼兒園,到國小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只能自閉,老師教久了難免就發脾氣,認為部落的孩子都不聽話。
 
後山幼教缺乏,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2005年在養老部落設立幼兒照顧中心,收2到6歲孩子,照顧者是部落媽媽,不僅了解部落文化、族人也多半熟悉,放心託付孩子,到都市討生活;因為全免費,也減輕部落家庭經濟負擔。
 
10年下來,至善陸續在泰崗部落、馬里光部落成立幼照中心,培力12名部落媽媽取得專業保母證照,每年陪伴50名學齡前孩童。
 
泰雅族的小米、樹豆也是部落幼照中心的教學素材,讓孩子認識部落文化。(中央社記者陳偉婷攝)
 
除幼照中心,後山部落的國小近年來陸續也設立國幼班,提供2到6歲孩子幼兒教育服務,不過,部落到國小的地理距離,或國幼班每學期約新台幣5000元學費,仍讓一些孩子只能遙望而不得親近。
 
部落幼照中心提供孩子學習避風港,教學上包含銜接國小課程注音符號、數字,也加入部落文化,更重要的是須學會生活自理,舉凡排隊、乖乖坐好、打掃環境、洗手、甚至切菜、煮飯都必須學,為孩子墊起離家求學穩固基礎。
 
至善「陪你長大」以全人教育觀點,希望偏遠山區的原住民孩子,不要受限資源匱乏,都能平安快樂長大。愛心捐款專線:(02)23889118。

--------------------------------

深入瞭解「陪你長大計畫」

至善基金會愛心捐款專線 (02)2388-9118
郵局劃撥帳號:50054640
戶名: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歡迎下載捐款授權書:郵局轉帳授權書 銀行轉帳授權書 信用卡轉帳授權書
填寫完畢後回傳至02-2388-9119 請來電:(02)2388-9118 轉會計部確認傳真。
或是親赴郵局劃撥,郵政劃撥帳號50054640,註明認養「陪你長大計畫」
 
期盼您的愛心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