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洗髮妹 感謝台灣認養人

雲南洗髮妹 感謝台灣認養人

作者: 

jojo2013
2012-01-30

認養孩童專題報導之2(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9日電)走進雲南麗江市巷弄內的髮廊洗頭,有名留著俏麗短髮的洗頭妹「盧金花」,今年17歲,見到台灣遊客很高興說謝謝,原來她曾受台灣人資助完成國中學業。

盧金花現年17歲,曾有名台灣認養人資助她,每學期透過至善基金會提供助學金,讓她完成國中學業,2011年7月自寧蒗縣民族中學畢業後,沒考上高中,失去升學機會,放棄想要成為英語口譯員的夢想,自費到貴州富康美容美髮學校學習技術。

在過年期間是剪髮洗髮旺季,身體一向不好的金花,沒有休息時間,也不能回老家過年,忙碌工作時突然肚子痛,就醫檢查後發現有顆1.5公分腎結石,需住院接受治療,將4個月賺來的薪水都花在醫藥費還不夠,需要再和朋友借錢。

盧金花邊洗頭邊不好意思說,「好慚愧,腦子鈍、記憶力不好,書沒有讀好,對不起資助我的台灣愛心人,能在麗江遇到你們好高興,希望你們能將我的消息帶回台灣,我要和資助我的人及至善基金會說聲『謝謝』。」

盧金花翻開筆記本,用中英文寫下在髮廊實用句子,每天讀一點、背一點,她躺在醫院仍督促著自己學習英文的進度。雖然無法再升學,仍每天自學英文,她說,透過英文可以認識不同國家的人及文化,讓自己走出去。

盧金花來自寧蒗彝族自治縣西川鄉黑赤地解放自然村,全村屬山區,海拔約3250公尺,村中人口有103人,有32戶,全是土房,黑赤地村主要居住彝族,農民平均每人淨收入是人民幣905元。

盧金花在寧蒗老家還有年邁爺爺、父母與姐姐,全家只有她一個人在城裡工作,因為這兒賺的錢比較多,可以補貼家用。至於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則是母親種田養家。

談到農忙時,盧金花說,家裡有幾畝田,種馬鈴薯與花椒,小時候都要完成田裡的工作才能讀書,國小四年級以前,每天要走數個小時的路才能到學校,家中三餐都吃的很簡單,有什麼吃什麼,國二時胃潰瘍,曾中斷學業1年。

她說,「從國中一年級開始接受台灣愛心人士資助,每學期發給我250元助學金,每年也會給我文具補助,對我幫助很大,並減輕媽媽支付我上學的重擔」。

至善基金會麗江工作站寧蒗縣助學專員馬阿力表示,西川中學與民族中學都有台灣人認養的學生,以盧金花就讀的民族中學最多,上個學期共資助92名學生,包括彝族、納西族、摩梭人、苗族等10族孩童。

「治窮先治育」,寧蒗縣婦聯主席彭(口永)梅表示,在麗江市寧蒗縣非常重視教育,以前是1名老師1個小學,撤點併校後,集中辦學以寄宿制為主,老師什麼都要教,連生活教育及學生飲食都要負責。但是,寧蒗縣的升學率,已經連續7年高考上大學的比率比其他縣好。

彭(口永)梅表示,寧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人口約26萬人,近8成以上屬貧困人口,人均收入都低於2300元;寧蒗縣是至善助學計畫最早在麗江市啟動的縣,目前共幫助400多名學童,但仍未遍及全縣,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寧蒗縣的孩子,包括幼童及男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