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旅記-因為心動,所以行動
參加活動 再次感動
與至善再次踏上越南的土地,多了人親土親,心中的感觸,久久難以平復。
緣起不滅
2005年參加旅遊團,挑一個語言不同異國風味,但又有東方文化建物的國度,而首度踏上昔稱安南今名越南的國土。喜歡旅遊的我卻在此種下了駐足深入的因緣。儘管行前做了不少的功課,但是親眼所見時的期待,將是作業的驗證與補白。
這方土地歷經戰亂,也與中原文化有淵源的連帶,說是陌生卻又有似曾相似的熟悉,仿如隔世戀情,說是遙遠卻在今生。眼見耳聞感官所及,旅遊歸台後,便竭盡所能的將那份感動延續,旅程並不因返台而結束,倒是重啟了另一段的開始。網路上找到了至善協會 (現已更名為至善基金會),知道CI (compassion international-至善協會英文舊稱)是深耕越南,生根台灣的NGO公益慈善團體,閱覽了簡單的介紹後,便去電約時到訪了解工作現況與需求展望。
初訪認同協會的理念與行事風格後,加入了認養助學的行列,直到2007年 才參加了認養人到越南訪視的行程。2011年再次隨CI團造訪已是5年後,其間在2009年也發起公司同仁組團到越南自費旅遊,這塊土地對我有莫名的魔力與吸引力,在職場的征戰與人際錢堆中打滾後,總能在此找到讓我平復的靈感與力量。
“ 我們來此,因為我們要走 “
2007那年與CI訪視越南,由台灣派駐過去的韓主任說的這句話,深印我心。5年後看到當地的運作,已由當地員工接手,組織訓練自力運作,計畫籌組、執行推展、開會檢討,履獲當地政府的肯定與贈勳受獎,感到高興的不僅是執行單位的付出有所肯定,更高興的是有更多的對象與個案因之受益且認養支持者的付出得以彰顯光揚。以有限的資源物資、經費人力,做充份的發揮運用而不是耗用,扶助當地發展組織,運作能力及方法技巧,路才走得遠,才得以落實與茁壯。人生不也如此?「我們來此 因為我們要走」是來學習、經歷或是耗用福報資源?是要成就他人還是成就自己?走時留下什麼?是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灑脫,抑或是苦短的惆悵?
總是感恩他人的苦難來成就我們,創辦人與支持者先後的付出,也才有這個機會讓我們參與跟隨學習付出與植福。
乘願再來—關懷越南幼兒親子體驗行
今年至善的訪視,主題是「關懷越南幼兒親子體驗行」,5年前到訪時便想說將來自己的小朋友長大些一定要帶他到訪,比較體驗兩地生活文化上的差異,開拓視野與擴大心量。雖說是公益行程不如說是私利。利人利己雙贏的安排。平時參加旅行團走的都是固定景點,有機會參加至善的行程更有寓教於樂的實質效果。
出發前,至善台北、順化與旅行社及認養人密切的連繫,對於整體行程與團員有了初步的認識,期盼時間的到來。由於已不是第一次到訪,雖然旅遊的景點相同,但訪視的個案及小學幼兒照護中心不同,且同行團員的不同,必然有不同的新體驗與樂趣。這一趟親子體驗共有3位孩童,我自己的小女孩小四,另外有陳氏夫妻帶了一對兄弟小一與小班,借由童真的眼、純潔的心,不帶功利的必然也有別於成人眼中的越南。
行程簡要見聞與感觸
第一天(3/31):台北 > 河內 > 順化 >德山
行前台灣連日濕冷的天氣,至善台北特別來電叮囑要多帶禦寒的衣物說是當地也是陰雨濕冷。第一次到訪時我給小朋友準備了簡單的禮物與家人的合照,給順化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特別備了台灣的高山茶葉。這次為了準備什麼見面禮也著實傷了一下腦筋,後來選定送運動後背包實用又有意義。
「起的比雞早 跑的比馬累 吃的比豬差」,在這個團隊行程 應該是沒有前述的狀況。早上有磨你扣(morning call) 全程交通工具行走路程不多 上山下海搭機搭車又搭船 吃的又是道地風味餐與簡式中餐。整體水平中上,不是奢華之旅但也料好實在。
抵河內後要再轉機到順化,於河內機場等候轉機的時間,把心情放輕鬆,看看來往的過客,衣著、臉上表情雖然個個不同 但背後相同的應當都有精采動人的故事。轉機時等候行李轉掛時,因為我的一件行李不願意下機艙,讓我眼巴巴的張望行李轉盤,錯過了大家自我介紹認識的機會,不過往後幾日進出的相處,大家應該也有機會交談互動與認識才是。河內機場出了太陽,飛機未落地前我家小孩就已經在機上脫了兩件長袖只著短袖汗衫,飛抵順化機場時卻是陰涼的氣候,大概是太陽公公覺得太熱了找個地方歇涼去了,只得再把長袖給套上。
步出順化機場 迎面就看到工作站主任招呼著,歡迎台北來的貴賓訪客 也告訴我們遊覽車停放的地方。小草(至善越南當地工作人員)也熱情的招呼導引團員上車置放行李。執行長在車上簡單的開場白,說此行是至善有史以來認養團最多人的一團,便把當地行程介紹與執行概況交由當地主任仲始為大家解說。行車期間對著窗外的景物,有人抓起了相機猛拍,耳朵也沒閒著。說起了順化工作站的概況,也介紹了即將到訪的德山兒家。
談起來兒家因當家住持法師在市郊草叢發現了棄嬰,起了憐憫不捨的心,雖然該名棄嬰身上已爬滿螞蟻也已斷氣。以此機緣與動念,發起了收容的行動。不讓野有惡殍,儘管資源人力有限,當家住持發動寺僧巡視是否有棄兒孤兒流浪於街頭草野間,一有發現便帶回院內收容眷養。因為中部受戰亂遺害地脊貧困,產業不興謀生不易,許多人家無力扶養新生兒 便棄養丟置於荒野或寺廟門前。後來漸有名聲後,院童卻也逐日漸增,硬體與財務方面難以負荷,幸有至善及時的援助 才得以延續此善行義舉。
車輛到院前尚未停妥,便已聽到童稚的歌聲飄進車內,部份童齡小孩列隊歡迎,臉上沒有等候的不耐而是滿心的歡喜,就好像綻放的花朵,溶雪的冬陽,拍手歡迎我們這群外國人。走過隊伍我也低身回報微笑與拍手。幾位認養人與院童見面相見歡,工件人員的陪伴翻譯,像是久未謀面的朋友就促膝蹲坐聊了起來。工作人員笑盈盈的過來問我「吳先生,歡迎來越,還記得我是誰?」我回答到:「是依娜,我記得妳呀」依娜笑的更開心,燦爛滿意的招呼其他的訪客去了。特別記得依娜一則是上回到山上她暈車吐了,二則是她很秀麗。河內 / 順化 / 胡志明 三地姑娘各有不同的氣度與妝著打拌。說起來順化中部的女孩人家看起來是最讓人感覺舒服的。其實 北/ 中 /南 三地傳統越服也有所不同,不過這題外話就不再深談。
院方安排了院童幾個表演的節目迎賓悅眾,架勢與衣裝都看得出是有演練安排的,其他沒有表演的院童與來賓,則在底下兩旁觀賞,一群歐美遊客隨後進來加入了我們觀賞的行列。小朋友的3個節目依序表演完後,一位認養人團員被拉上去講講話。美麗的工作人員賢秋在一旁幫我的小女孩綁頭髮,感覺就像是姐妹般的親密。認養人靜如說她因為感恩越南人在台灣將她阿嬤照顧的很好,她也很想幫忙做點什麼,就認養了一位院童,也促成了她此次的行程。隨行的公視記者忙著架機拍攝訪問當家住持,我們則被導引去參觀院方的硬體設施與院生的起居用餐。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看到了幾幕令人感動的畫面:
歐美遊客大多數是年長的長者,幾位很自然的抱起了年幼的院童,沒有嫌惡髒臭,滿臉歡喜關懷的表情,不分種族、不論年紀,側隱之心人皆有之,付諸行動是為至善。
一位院童,略有暴力失控躁進的傾向,院方將他適度的隔離,以免其他院童受傷。我們不敢接近該隔離區,只見依娜很是關心的趨前與該院童互動,離開該區回頭看到依娜仍在該區進行關懷對談,這不是做戲安排 而是主動的關懷。同理大愛付諸主動關懷,是否為真不難看出,幾位工作人員身上我都觀察到真誠付出的幸福。
一位天生盲童,想必是遭父母棄養被收容留置在德山兒家。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的跳了起來,臉上的笑容感染了我身旁畏怯的小孩,翻白眼的盲童也是土地受害母體再傳給胎兒的無聲證言,5年前來訪這位院童還被抱在懷裏,聽到音樂也是滿臉歡欣的舞動雙手,照顧這樣一位天生殘缺的幼兒需要更多的心力,上天開了這樣的玩笑,卻也安排了善心的天使眷顧著他。
一位較年長的院童(猜約是國中生)抱著年幼的院童,看著我們這群外國人進進出出,我看到的卻是友愛互助的精神以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充分的表達彰顯,因為她抱著幼童 沒辦法領到發放的零食,我要我的小朋友把手上多餘未發出的零食塞進那位姐姐的口袋裏。她看到我小孩比她還小,很堅持的不要收下。而希望我的小朋友自己留下享用。心裏酸了一下也特意的拍下她那令人動容的堅持與友愛互助照護院生的相片。
院生年齡層由襁褓至高中,因為僧眾人力不足,一些年長的院生會主動分擔院內的工作,而年幼者長大些又傳承這樣的精神。5年前與認養人馮先生來到德山 探望小秋姐妹,當初就覺得這院的小朋友都很懂事乖巧。也許物資的欠少,使他們更懂得珍惜與互助,我總覺得他們某種豐盈卻正是我們所欠缺與罕見的。觀音亭的觀音像 默然不語的靜落一角 而那一顆善念的種子 也悄然的生根茁長。
用畢院方備呈的精緻素菜後,起程離開首站德山兒家往休息下榻的旅店直奔而去。
抵達旅店也將近晚間8:00,下榻Check in 後,雅玲突然告訴我說:「吳先生,明早我們要去發放助學金,請你向小朋友說幾句話,你也可以見到一位助學的小朋友,還有中午用餐的時候你也可見到另外兩位認養助學的小朋友」。這下那睡得著?興奮、期待、緊張諸多的情緒一下子奔湧而至,好像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才有的那種五味雜陳,這會卻是全數報到。但一天行程的路程勞累加上晚睡起早,夢鄉最美。今夜就在香江江畔邊的旅店,隔望對岸夜色,聽著香江流唱著悠悠的順化傳奇醉入夢鄉。
第二天(4/1):廣治幼照中心 > 雲橋族助學金發放 > 家訪 > 廣治認養孩童相見歡 > 廣治景點 >香江遊船 順化宮庭音樂
起早,看錶順化時間4:00。晨起的靜謐猶如江水悠悠,柔柔緩緩卻被江舟搖櫓聲劃破。住的窗外望去兩座鐵橋一來一往,不同方位角度跨築於香江之上。一座曾步行走過渡江在5年前,現在只能在江畔向他行注目禮,我得準備一下今天該講些什麼,總不能上台唱國歌吧!
早餐用畢啟動今日的行程,團員們經過一天的行程 彼此熟悉了起來,對談也多了。車上介紹著今日行程與每個計畫方案的執行成果與現況,沿途的景緻依然動人。小朋友眼中,牛雞狗羊,鵝鴨莊稼, 處處驚喜,不見落後,只見自然。田宅莊院,古風今陳,我們自私的希望這樣的景緻能保留原貌,可是他們卻亟極渴望能向西化資本主義進化靠攏。
今天是愚人節,可是大家好像都忘了今天可以捉弄別人的樂趣,只關心著今日的行程與忙著補捉畫面與作筆記。來到廣治幼照中心,小朋友們熱情的載歌載舞迎賓,家長們也於今日提供一些柴火白米給幼照中心。中心的成立運作不能只有是至善的資金投入,需有當地社區的參與與地方政府的協助,一同建置投入與參與,這樣的運作與建設才能長遠。而這樣的理念當地工作站一直稟此推行。
教室外的一些圖表登載了小小孩成長現況,每條吊掛的小毛巾有不同的手縫圖繡供小朋友辨識,倒置的杯底則有貼上不同單一字母供小朋友辨識。教室硬體與廚房方面有了改善,有了較好的學習環,相對的小朋友受教的成效與意願也更理想。吃了院方準備的點心炊蒸玉米後,我們便又啟程往下一站去。
車行上山一段路程後終於來到向協一號小學,途中載搭一位政府官員同行,還有一位像是書記的女官員記錄者我們的行程與行動。因為助學的小朋友住的山上更遠,只得下山來到這個小學來與我們會合見面。這鄉間小學是沒有圍牆的開放校園,只見許多小朋友已等候多時頗有隊型,整齊的坐列於台前等待儀式的開始。我一下車工作人員就告訴我小朋友腳受傷了,我心想是受傷了沒來 還是來了腳卻受傷了,只還沒回過神來就看到她腳裹著繃帶 靜坐在一處手中拿著準備好的紙張,上有列印歡迎與我的名字,雖已不是第一次見面,但仍是生澀靦腆。雲橋族當地仍有實行母語教育,我們溝通尚且需經由中/越/母語 雙重的轉換,溝通起來有點吃力,但眼神與表情及小朋友的畫作,我瞭了,一樣是用心體會,無言感動。拿起預備的見面禮給她,卻不知她的表達是什麼?同一個現場我的小孩自顧自的玩起來,有人已在台上致辭,我忙著掏禮物,公視記者找角度取鏡拍攝而工作人員則忙於接續助學獎金發放的前置安排。看到攝影記者將10幾公斤的器材頂在頭上拍攝,也對這樣的畫面感到有趣而印象深刻。
我聽到鼓掌聲後又叫到我的名字,要我上去講幾句話,我匆忙抓起今晨臨時寫的摘要 沒照稿念也沒顧得儀態,只想把這一時刻渡過,卻沒想到這一關後還有後續。
當日致辭 概意如下:
各位小朋友等候多時辛苦了,我則等了5年再次來與您們見面
感謝有這個機會能與隨團團員及各位以及我自己的小孩在此刻都成為同學一同來學習。
我與團員謹代表至善許多無法到訪的認養人來探望關心各位與發放助學金。
今天主要分享學習的是三種佈施—財施、法施與無畏施。佈施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與贈予。
待會會有有獎徵答所以希望各位能注意聽並搶答。
(筆者知道越南仍是以佛教信仰為多數,借此機會以淺易的說法,埋下善根種籽)
第一種就是財施。今日助學金的發放就是一種財施。富有的人是肯花錢而不是吝嗇守財。口袋中的錢財善用就能滾動加成他的價值。
第二種佈施是法施。這種佈施不需花錢,若知道好的方法或知識與人分享,解除他人的痛苦或無知, 得到快樂 就是一種法施。就如同我們在台灣的理念—知識不是力量 分享知識才是力量
第三種佈施就是無畏施。協助他人免於恐懼。在行為表現上就是友愛關懷與互助,這種佈施也從身邊小處可做,有人跌倒扶他一把也可算是無畏施。就好比至善的logo 太陽的光熱也要內圈的人去運作才能讓人感受。
簡單的事重覆做,做到自然而然,就是不簡單。
最後分享我在台北參加至善活動時,一位認養人的分享。
富貴很難嗎 ?
如果肯捨財助人,你就是富人。
如果能適時助人,你就是別人的貴人。
最後我希望也祝福在座的諸位,日後都是富貴之人。
問了後面兩種佈施,因為財施小朋友今日正有領受,而我更希望他們能夠知道理解富貴不難,惟行能至。一如在機場時監事甘老師聽說我來越南數次後,好奇的問我你很富有嗎 ? 我笑笑回說:心念一轉皆富有,無有牽掛任逍遙。
接著由工作人員及認養人代表發放各年級不同人次的助學金,由國小 國中 高中至大學,我則代表發給大學助學金4人及自己助學的小朋友。頒發完助學金後,我被當地的電視媒體請至另一邊做了簡短的訪談與攝像。善行義舉可以默行也可以張揚,若能拋磚引玉,我也願意登高呼諾,希望眾善集成,成此美事。
離開學校後 後續安排的行程是家訪。一行人來到某位學童的家,高腳屋內簡陋的遮掩,可想見風雨來時,對於屋內的人物何其有限。一行人陸續的進入屋內 連貓狗都進屋來湊熱鬧。簡陋的木梯被我們踏過有些負荷不住搖晃了起來,小狗卻是很從容熟練的一”狗”當先,搶先一步進了屋內。越南境內約有54個種族散居各處,高腳屋的建築式樣在中南半島多處國家高山也都可見,先民的智慧除了避雨防蟲外,天地人的順位似乎也都傳承著敬畏和平與共存。
野放的雞隻在屋下走動,小朋友追著雞跑,真是一幅雞飛狗叫貓亂跳。將軍夫人立刻端起畫冊素描的寫生當前的景色。阿嬤在門口笑容滿面的歡迎訪客,屋主端出蒸熟的樹薯與糯米飯要招待我們享用。將軍驚喜的連呼:「這裏的東西怎麼都這麼好吃呀」?用手抓取蒸米沾鹽吃,第一次有這樣的經驗,卻也為此美味無法停手連抓了幾把。心裏想這應該是此地,上好難得的食品用來待客分享吧?
路上許多放牧吃草的黃牛與水牛,我靠過去與一頭小黃牛交換眼神後,輕輕的順著臉邊的毛撫摸,很舒服,就如今天的陽光與柔風,不熱卻是溫煦。這裏的環境狗不追雞 貓不怕狗,大概他們也都珍惜戰後得來不易的和平吧!
離開家訪點後,準備往下一個點出發時,車上主任說,因為臨時被通知要受當地政府贈勳給至善,原定下午的行程廣木地道改於受贈儀式之後,參觀順化皇宮遺址。
贈勳的儀式,頗為難得,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見證了這一個活動,越南中央單位認可了至善在當地的服務付出,也為台灣善心友好的支持人士是一種鼓勵與肯定。簡單儀式雖然簡短,卻意義深長。
車行前往中午用餐的餐廳,也安排了廣治當地認養學童的相見歡。我個人喜歡的一位越南歌手Nhu Quynh 也是出生於廣治。這塊土地 雖經戰亂炮火化毒的摧殘,難以耕稼謀生,但盎然的生機與豐富的人文色彩給了她另一個面貌。到了用中餐的飯店門口,幾位學生與順化工作人員已在門口等候歡迎我們的到來。另兩位我所助學的小朋友也在列中,一位國三,一位高三。助學幾年來第一次見面,她們對此次見面都是很期待與高興的,且都特別準備了個人的畫作與簡語贈我留念。這兩位我都持續有收到順化轉來的書信,問候卡片及相片,約略知道她們的概況。
用餐的期間雖然時間不多,但我連忙問到課業狀況,家庭狀況與未來的理想,也讓她們提問問題,幾個問題我都記錄下來,好像小時候作文 ”我的志願” 未來還得檢驗。未來世事多變,誰都說不準,但不能沒有理想與希望。一位希望能當老師,一位希望能有穩定的工作。我也衷心的祝福她們。問到參加夏令營的活動,她們的回答中必然勾起了回憶的美好與感念。我問高三的那位小朋友家庭狀況也問她是否有相戀的男孩,她很靦腆不知怎回答?青春的美好雖已離我遠去,在下一代的年輕人身上,我仍看到、聽到青春的悸動與美好傳唱演出著。同行團員也有些小朋友的相見一樣是熱絡與感動,離去揮別時,一位小朋友眼框噙淚令人頗不捨,不需言語已達深處。
用餐畢車行前往參觀順化古皇城。千古憑欄今人望。站在歷史古跡前,總能發人無限幽思,雖不至時空錯置但對於這建物文物與中國的淵源與相繫,不盡.然相同卻又有那麼點的似曾相識。走過中南半島與許多南洋國家,於此順化與惠安給我的異國感懷最是深刻。走進了幾個對外開放的宮殿與館藏陳列文物,時間短促也只能匆匆走過無法長佇欣賞。他日來年有機會再來long stay 好好的欣賞、漫遊。
晚間在香江船上,再次聆賞民間藝人穿著傳統服裝表演的順化宮廷音樂。雖已來越多次與年歲的不同,聽著一樣基調的音樂卻有不同的感受,隨著心情不同與人生歷練不同,一樣的音符卻有不一樣的色彩。正如我人生命的基調雖然相同但光彩與否,卻各自個精彩。表演結束後船尾流放水燈的美麗故事,一樣令人黯然低迴。走回休息飯店的途中繞經街頭小徑,晃了幾家畫廊與商家,隨行公視記者還特意的選購挑幅畫作贈給即將在台新婚的友人,真的是情意千里意深悠。
第三天(4/2):廣富幼照中心 > 廣富小學閱讀計畫 > 順化菜餚 咖啡 > 轉往河內
今日的訪點也是要點,團員們起早用餐後便啟程今日的行程。在車上工作人員簡單的介紹訪點與工作計畫執行概況,也傳閱著先前已精心準備好的圖文數據資料,只是我聽若端講中國話好像在唱歌,那還有心去看那些資料?之前車上有工作站人員準備的當的點心 綠豆糕與夫妻糕,裹著香蕉荷葉也特別的清香。此行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識的奇幻之旅。
安排訪視教室舊址與新建的比較,鄉間小徑車行不易,今天車子換了小車,雖然擁擠些但熱情十足。這次的時間安排與氣候真是理想,要是在盛夏溽暑真不知是否遊興也能如此高昂。廣富幼照新建的教室與廚房已然是理想而較完善的,學童的學習環境改善,自然學習效果與意願也提升。
隨行團員輕熟女姐姐起了童趣也玩起了前院的轉動車,廣富幼照中心小朋友的歌舞表演一樣的精彩充滿童趣。表演完了分發院方準備與台灣帶來的零食給院童分享,收起來小朋友相贈的畫作,滿足歡欣的離開這個訪點。至善在推動當地計畫都是經過事前評估計畫,多次三方開會檢討並追蹤修正執行成果,再將經驗複製微調帶至下一個計畫工作。不是資源的耗用散盡,也要相對的受助對象(社區/家長/學校/當地政府)參與付出,如此才能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與經營建設傳承下去。
在小學閱讀計畫的訪點,我們看到校長即將屆退也努力的與至善合作,將閱讀計畫硬體與軟體建置起來以嘉惠後續的學子。團員陳先生此行帶著妻小一齊到越南訪視,也受邀於此場合簡短致詞 鼓勵學子。雖然陳先生自己的小孩還小,但我相信他夫妻倆的用心,此行親子訪視 將來在孩子的身上與學習過程中必然有良性的啟發與回報。我特別關心閱讀計畫的執行與開展,起因於當初參與至善黑板計畫與後續的VOI村部落興學,思索著如何將影響層面擴大並借有台灣經驗的前導,提筆給當時的秘書長談到行動圖書館閱讀方案 並找了些相關資料報導。一個無意間的發念 在得到回應後的努力不懈 終於成就開花。題外話一位至善的認養人馮先生年前也將大愛無私奉獻協助德山兒家成立設置圖書館,整個事件的緣由更是令人感傷與感佩。學生代表表演著祁周的話劇,故事的表演後面,看出閱讀計畫的推行,故事讀物已開啟了一扇窗、給了他們翱翔的翅膀。
在享用中餐的庭園餐廳裡,巧遇一位洋人娶越妻的婚宴,對於異國的姻緣,總是格外引人注目,兩個不同文化的激盪 真愛無疆,也祝福希望這段姻緣能如桌前的咖啡濃郁香甜又回甘。
用餐畢團員們與工作人員不捨的道別離珍重,便再啟程往下一個景點出發。轉機到河內機場用餐後再搭車來到下龍灣的飯店已是晚上將近十點鐘,新加入的當地導遊梁輝是華人後代,講的一口流暢華語不開口說越語也不知他是越裔,雖然包套行程的餐點極簡,但阿輝導遊趕緊張羅些麵包帶上車給團員安頓”腑內大將軍”。從車上的解說就知道此行的解說深度將有別於以往,導遊除了主動對團員解說也對團員的提問有問必答,剛剛扣分的部份再把他加回來。大部份的團員都是第一次到越南,充滿了探索的好奇,問題也不少,在一問一答來往中,近3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很快的過去。聽我說有夜市可逛,放下行李後帶領幾位團員忙著去看看市集,在超市打烊前衝進去搶買了幾瓶優格,與團員們分享兩年前的感動與回味。不忍小女兒累跨思睡的身軀,一邊安撫她,確認大家認對了回飯店的路,這才安心的與女兒回去飯店找周公報到。
第四天(4/3):下龍灣遊船 > 河內
今天的行程是遊下龍灣,這個海上桂林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人類文化遺產。儘管年初才發生沉船的旅遊意外,遊客仍絡繹不絕。景色絕美,雖不是人間仙境但特有的喀斯特地形與鐘乳洞也足以讓人留下深客的印象與讚嘆。因為是內海所以風浪不大,得天獨厚的地形也聚落了一群海上住民。每座突出在海上的島嶼有不同的形貌,鬥雞石最為代表,但我卻對母子懷抱與貓狗相望最有感覺,船行穿梭與島嶼間,有點涼意的海風加上暖暖的春陽,調和的山光水色,我醉了。登上TITOP島嶼上的觀景樓大家拍了團照後,意外的驚喜看到了麗星郵輪也駛進了風景中。
在海岸邊白淨的沙灘幾位大朋友小朋友玩起來,我偷偷的裝了一小袋帶回去裝瓶留念。幾年前丟了一個瓶中信在下龍灣,不知是否來年有幸能有人解其封印,我用英文寫了些簡短的字句與聯絡方式還附上10美金的紙鈔防水密封置入,很有趣,懷抱希望與夢想面對未知的未來。SUNG SOT的鐘乳洞的發現與諸多象形石塊壁像與聯想,想像總是能跨越時空與文化藩籬,經常面對現實的生硬冷殘偶爾放縱一下自己的思緒想像也可舒解不少壓力重啟靈動,石頭的能量千古日月精華,人生也不過百載,很多東西就該學著放下。一位廣西友人曾在越南交換學生,現已返回上海教授越語的朋友Tina說:用夜的白來洗刷白天的黑,我也要在此呼應:用不動的石來沉練驛動的心。
遊船畢回河內的車程中,導遊在休息處安排招待團員享用當地的水果與椰子水,沿路賣椰子的小攤有點像台灣路邊的檳榔攤,一樣是討生活卻以不同的風貌呈現。也許那天火辣的穿著可以增加椰子清涼降火的買氣。不過我個人卻還是偏好越南鄉間純樸的原貌。兩顆椰子水下肚後,就是一顆不定時的未爆彈,團員憋忍不住停車解放倒也入境隨俗回歸自然。
隨團的媒體公視記者,很好相處也見聞廣博,與大家的互動良好。每次的旅遊對我而言,都是一次生命未知的探險,就算是地點相同,但是不同的時間與人的組合,就有不同的感受與樂趣。旅遊之所以有趣與充滿回憶,往往在於同行的人或過程中出現的人物所帶來的,旅遊沒有終點只有起點與下一段的出發的準備,人生不也如此?
在民藝店裡挑了套帶有越式風味改良的絲繡兩截式Ao Dai 給小女兒穿,價位不低百萬有找但確買得下手,捨得75萬換得一輩子難忘的體驗。頭髮挽髻後真有那麼點味道。顏色又是女兒喜好的白淨天水藍,就給他buy下去了。用得是2年前來越換存的越幣,當時1:480,現時已是1:660。通膨問題在亞洲的越南更顯難控,儘管經濟改革有限度的開放,仍跟不上世界金融體系的巨大改變與挑戰。
回到河內下榻的飯店,大家起鬨說想到附近逛逛走走,飯店座落在市集中,小女兒累了不想去,我說跟大家出去一下回來再call電話上來請她開門。河內下榻的飯店隨房有小筆電上網服務,心想這樣就可以放心的出去。只是分不清東西南北漫無目的的逛逛,一行人隨著燈光車流走去,來到一座廟寺,吸引了我們進去探尋,有趣的是這廟的橫額是”玉寺壺”,其實就是玉壺寺。干老師發現左右對聯上的字很多無法解讀,有些字是左右,或上下組成一個方塊字,拆開來還認得組在一起就是沒見過,不過就像我們常見的四維羅與言午許,造字的法則是相同的但這裡看到的卻是把忠孝左右放置一起,我自己的解讀是一樣重要不能偏廢,很多這樣的疊組字型非常有趣。一些建廟碑誌都是古董級的繁體字,陳述著興廟的起緣與沿革,歷代住持的金身法相仍長駐於廟堂,供座於堂上守護著香客與廟寺。
走出玉壺寺再走上一段路轉角發現了一座文廟,廟前有白馬塑像也是繁體漢字的橫額,在一家現代藝廊內我們逛進去後在此小天地間發現新舊文物雜陳的趣味。河內是很有藝術氣息的一座城市,有中西文化併陳再新的創意,但古意卻已隨都市的更新與改革開放漸漸的流失,西式速食,科技消費產品也攻進這個地方,都市隨著人口的移入,也興起了集合式的高樓大廈,也許再過些時日,很多現存的建物人文便走入歷史,只能由圖冊文案中去追懷了。
再前走一段,這街景建物好像有點熟悉,後來確定就是以前到訪過的孔廟,不過因為太晚了沒有開放,兩位團員在街邊買起了小帽,一種富有趣味的馬球帽,造型輕巧款式多樣,聽說南部胡志明市還有延伸的遮陽套簷,做生意的小攤商對我們這群外國人一點都不含糊,也不像觀光景點胡亂開價。正當交易時突然心裡惦念著獨留飯店的小女兒,趕緊跟大家先告別回飯店,沒再跟著逛下去。果然回飯店剛出電梯碰到陳先生告知女兒敲門找我,先暫置在雅玲的房內,過去時剛好要撥我的手機找我。問了女兒的應變怎會敲門找人?因為不是第一次自助出國旅行,敲錯門更麻煩,她說擔心爸爸出去太久不知是否發生意外,人家說母子連心卻不知也有父女連心的相應。
第五天(4/4) 河內景點 三十六古街 一柱廟 還劍湖 鎮國寺 巴亭廣場> 歸鄉
用完早餐後 在飯店附近繞了一下,菜市場的攤商交易,上學時段的接送與親情,一位老先生帶著牽手深情的到店家將門舖開起後再獨自緩步的離開,女兒在街頭看見了堆置的建材雙孔紅泥磚。人力拉車 頭頂重物 扁擔橫挑 機車 三輪車 卡車 自行車 行人 等等一路走來許多街景混陳拉雜在一起目不暇給。在這裏,中西混陳 新舊雜混 好像在傳統的市集菜販魚攤上 突然聞到香奈兒19,有點怪卻又不妨礙。
今日的景點安排 是一般北越行程都會去的點,這次因為多了小女兒,我不走步行逛街,改搭人力三輪車遊街。雖然在車陣中穿梭但這樣難得的體驗,也真得是應景才有的機會。考慮到時間的效用,花點錢又可多看些街景人文,還有如此難得的搭車體驗。導遊阿輝在昇龍木偶劇場外幫我安排車子 其餘的團員選擇用步行的方式體驗這古街。回到街頭品嚐了店家陳售的頂級貂鼠咖啡豆,才幾粒嚼碎的咖啡豆,立便口齒餘香濃的化不開。
在一柱廟前再次的攝影留念,只是這次再到一柱廟 看到廟內的科技燈光 頓覺失去古意 水上蓮花少了那些許的清香。鎮國寺一直是國家太廟,但礙於北方中國天朝的蜀邦關係,建物不得高於天朝,亭前香煙裊裊遊人不少,殿內當地民眾則是另一個世界,虔敬專心的進行誦經禮佛的儀典。因為女兒穿著越南傳統的服裝,也是黑髮黃皮膚,很多老外觀光客 很獵喜的拿着相機猛拍,以為她是越南小孩。不是慶典日要在越南看到傳統越服的機會還真是漸漸的少了。我想世界各地皆是如此,在至善曾看過一張郵票有著各民族穿著傳統服裝,越南有許多民族也有不同文化的融合呈現出多彩獨特吸引人的風貌。團員們也來自不同的領域也在這次的活動中融合了共同的信念,持續支持守護至善的行動。
回程在機上與監事干老師相鄰而座,看到監事不是只看文件章程,而能實際參與實地訪視與員工、認養人及受助對象有所互動也是感佩。
傳揚至善愛心無國界,一起來當富貴之人,運轉生命太陽的光與熱
太多的見聞遊趣與感觸無法逐一陳述,封藏心中來日佳釀醇酒,再起封宴饗知音。感謝此行諸位同行的認養人與工作人員,生命中與你們有了5天的交集,我珍惜著這樣的交會,也與無緣前往的認養人分享部份見聞心得,希望傳揚至善愛心無國界 一起來當富貴之人 運轉生命太陽的光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