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呼吸,感謝有你》三地門大社部落篇{外籍媳婦的機會協奏曲}-第3話

《用力呼吸,感謝有你》三地門大社部落篇{外籍媳婦的機會協奏曲}-第3話

作者: 

jojo2013
2010-09-06

 

部落婦女熟練地製作著編織背帶的工具,她們沒有想過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傳承,

「這本來就是在部落生活的必需品,一定要做的。」

 

「我們有足夠的位子,迎接部落青年回來嗎?」

風災前,大社部落青年會並不活躍,因此在重建過程中,三地門專案的工作夥伴最期盼的就是將孩子們找回來。但在大家面對災難都還在調適心情的當下,要召開青年會議簡直比翻過一座山頭還難。她們奔波在不同的安置點尋找各青年群眾裡的意見領袖,從日常聊天過程中,漸漸導入比較嚴肅的重建議題,然後才有機會進一步說明溝通。

「當時只想到,那些外來的學生志工不可能長期在這裡協助重建,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辦?部落最需要的是人才,原住民不是沒有精英,但我們的人才都在外地,只沒有機會可以讓他們回來、留在這裡生活。有很多部落青年都很願意回到故鄉工作,但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甚至連基本的網路和資訊都不發達,所以最後也只能選擇留在都市。如果真的有人願意資助部落青年、讓他們從此生根發芽,我們簡直求之不得。」

三地門專案另一位在地工作者蕭嫣勤,始終在一旁微笑地紀錄採訪對話,準備做為下一期部落報的內容。她也是大社部落的女兒,只是從小離開家鄉出外求學,是個標準的平地原住民。風災當時,她在高雄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加上孩子還小,要突然舉家搬來較偏僻的部落生活真的很掙扎。

目前她的另一個重點工作,是協助編輯發行部落報,她認為透過刊物,一方面可以讓居民了解部落發生的事情與影響,另一方面文字可以留存,可作為日後追溯。除了能促進部落情感交流,同時也讓外界知道,目前大社部落居民雖然多數還在營區,但也正在為重建未來生活努力。

「那時我媽媽協助秋月姐作電腦文書處理的工作,但因為對電腦技術不熟,所以請我教她,我笑說:『教妳?不如我來幫妳做比較快。』,於是就這樣一腳踏入了這個專案工作。」。部落生活對於六歲就離家的蕭嫣勤而言是極度陌生,連母語都不會說,她也坦言無法想像風災對於部落環境的衝擊,工作的技術層面雖駕輕就熟,但社工的領域卻從來沒有接觸過,只能跟著協力社工洪麗菁從頭開始學。「雖然已回來半年,但目前都還剛起步,可以和部落的人溝通,對我來說就是很大的奇蹟了。」

同樣身為外來者的李秋月和洪麗菁,對於蕭嫣勤的困境有更深刻的體諒:「一個對部落完全陌生的外人來到這裡,心情真的非常孤單,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到最後一定要和部落裡的人有深入的互動和認識,建立人際關係,才可以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

李秋月笑說,反正就當作是角色扮演,她們這些從外地來到這個第二個家的人,想扮演連結的角色。讓族人相互連結,也讓部落和外界連結。但最心急的還是,不知道部落的人才在哪裡。未來則希望能透過學校單位,讓更多青年知道部落需要他們,學習主動關心家鄉,再從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和部落建立情感,最後的理想是可以在原鄉建立一個安身立命的立足點。

「把孩子找回來,比什麼都重要。」
「不管停留的時間多久,有機會回來和部落作互動、建立感情,以後不管在世界哪一個角落,我相信他們還是會想念、會記得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