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呼吸,感謝有你》那瑪夏民生達卡奴瓦村篇{女人香的花開圓舞曲}-第2話

《用力呼吸,感謝有你》那瑪夏民生達卡奴瓦村篇{女人香的花開圓舞曲}-第2話

作者: 

jojo2013
2010-08-17

大人們知道不能讓孩子繼續茫然,他們長大的路還很遙遠。

 

「不讓生命停滯不前,但要學會如何慢慢走。」

典型夏季山區午後陣雨,不知何時開始模糊了前方的視線,再往前看,怎麼可能有路走?
「走河床便道啊,底下有鋪設涵管,讓河流通過。」
「走在河面上?」
看著交叉羅織在河面上、僅能容一車通行的便道,又是一個與河爭道的臨時工程,隔著車窗,隨著雨勢越來越湍急的河川幾乎是從車子底盤下穿透而過。

「放心啦,我們在這裡住久了,懂得看水勢和雨勢,但如果雨再大一點,持續下個一小時,河床便道就會不見了,所以我們要趁現在天氣好的時候趕快通過,要不然卡在中間進退兩難那才可怕。」

下陣雨對比豪大雨、是好天氣,危險的河床便道對比無路可行的困境、是好路況。在山上的人,是這樣在適應環境。但因為雨水而開始變得泥濘的路面,逐漸顯露的崎嶇岩石,都讓車子無法快速地順利通行,通過一段短短不到五十公尺的便道,竟然花了五分鐘。

是因為長久以來追求快速成長,老天爺才想辦法考驗我們的慢工夫吧?

江梅英不疾不徐,她說寧可讓底盤擦撞凸起的岩石,也不要讓輪子陷入泥濘中。原來勇敢面對挫折衝突,不讓生命停滯不前,正是他們在災難中學到的慢慢走哲學。

「讓山上與山下、部落與外界相互聆聽。」

「前面就是小林村。妳要停下來拍照嗎?」江梅英很盡責地為我把關採訪的職責。

小林村,一個我只在新聞畫面中看到的災區,一如我們印象中的廣闊土石荒漠,初次見面,竟不知該怎麼認識它。總感覺這些岩石土壤,本屬於大自然,出現在這裡並沒有什麼不對,相較之下,曾經存在過的路燈、街道、房舍,卻那麼虛無。而那些仍在土石底下的不知名人們,早已成為一堆官方統計數字,姓名、門牌號碼,都不在老天爺與大自然的遊戲規則與造物名冊中。

我不想拿起相機,這樣的小林村很多人都看過,卻再也不是村民熟悉的小林村,報導地底下被埋藏的故事,只是喃喃自語著「從前從前…」,但留下來的人需要的是,對快樂結局的期待。

「民權國小,我的母校耶,只剩屋頂了。」同行的那瑪夏協力社工安吾斯總算打破沉默。面對採訪,她的心中存疑且感到緊張,知道風災一年過去,路還沒修復、沿途仍是殘破景象、族人安居的問題還沒解決、山上的居民則無時無刻擔憂路隨時會斷,她說不知道該怎麼向外界「交代」重建的具體成果。

「其實我只是跟著族人救災的腳步前進,部落的事能幫多少就是多少。總感覺還是在摸索,好像還沒做什麼,一轉眼已經過了一年。時間過得太快了,比任何重建的腳步都還快。

災後,外界面對部落紛擾歧異的分裂狀態,因為無法從主流媒體獲得全面了解,而產生批評指責的聲浪。身為平地與部落的連結橋梁,同為那瑪夏民權村村民一員的安吾斯,有著和其他協力社工不同的壓力。她了解也必須直接承受外界眼光,同時還有村民質疑。「他們不懂,擁有大學高學歷,為什麼不去考公教人員,而要回來做那些看起來像是無所事事的組織工作?」的確,山上的工作機會少,對於安吾斯也是一大困擾。「剛畢業,當然要找到穩定的經濟基礎。我自己也在想,在專案計畫結束之後,如何繼續留在山上?也許去當幼教老師吧,我很喜歡和小孩子互動。」

就讀民族文化學系的安吾斯,去年暑假才剛從東華大學畢業,父親節前夕還打電話想告訴父親準備回家過節,卻只聽到電話那頭說:「路斷了,不能回家。」,同時間,她收到民族村發出的土石流簡訊,之後便斷訊從此無法得知山上的消息。焦急的安吾斯隨即和一群同在外地求學、工作的青年族人,組成「那瑪夏青年自救會」返鄉參與救災,第三天,就與南方部落重建聯盟取得聯繫,攜手投入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