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呼吸,感謝有你》霧台達巴里蘭篇{原鄉人的守護進行曲}-第3話

《用力呼吸,感謝有你》霧台達巴里蘭篇{原鄉人的守護進行曲}-第3話

作者: 

jojo2013
2010-08-31

中繼屋裡,有豐富建築經驗的族人,正在分享最新的格局構想,他靦腆地說裡頭家徒四壁,

什麼家具都沒有,只有一台冰箱用來保存食物,但說著說著,他臉上全是滿足的笑容。


「連自己的房子都不會蓋,怎麼對得起祖先?」

建築師謝英俊擁有豐富的災區造屋經驗,曾陪伴災民走過921、川震的重建長路,這次他帶著「讓建築空間回到人的生活裡」的相同信念,來到需要興建中繼屋的八八風災受災部落。除了保留原有居民的群聚文化,他還特別考量災民的經濟困境,採取「以工代賑」及「自力造屋」的工作模式。同時使用輕鋼架、木板等綠建築建材,採用大礫石取代水泥牆加強排水功能的生態工法,提供基礎架構,再讓居住者自行填補空間。「重要的是,謝建築師願意花時間和我們討論,他讓生活實際的需求面回歸部落族人,讓大家一起思考,像原先規劃的環保廁所因為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也不適合原住民的生活管理方式,就依據我們的意見改為普通的蹲式廁所。」

空間包藏著我們的記憶。經過母校,你或許早已經記不得隔壁同學的長相與名字,但看見學弟妹們穿著你也穿過的制服、書包上總有奇怪的裝飾、三兩結伴成群地討論放學後要去哪裡找樂子、甚至只是一個站在路口值勤的糾察隊,你會不禁回想起討厭考試害怕遲到的情緒。那時,記憶不在腦子裡,而是在剛剛路過的校園中。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霧台愛鄉協會強調要讓族人自力造屋,因為只有重現部落居民熟悉的格局場景,即使只是一個小小菜園,或是家門口的部落圖騰,都能讓保有記憶與原鄉情懷。宋文生說,父親是個一輩子都在蓋房子的人,自己和很多部落族人一樣,也有多年的蓋屋經驗:「連自己的房子都不會蓋,怎麼對得起祖先?」部落族人想重建的家,是有靈魂、有回憶的家,這樣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也不會感到孤單。

「在原住民部落的文化中,對於居住家屋與土地的思維都與漢人大不相同,有些族群以頭目家屋為群聚中心、有些則以家族為社會核心,有時連階級和姓氏都要嚴格區分,目前的遷村政策,將讓我們的生活領域及族群文化環境面臨劇烈改變。」宋文生再拿一般人做簡單比喻,如同本省人嫁入外省家庭、河洛人搬入客家聚落,就連北部人有時都很難適應南部人的說話腔調;即使要遷村,也要慢慢遷移,讓居民有時間適應轉移生活方式。缺乏溝通,是部落居民強烈反對遷村的主因。文化的脈絡,是由人對土地環境的認同感所交織而成,當自力造屋凝聚了居民的認同感,文化才有機會保存。

中繼屋裡,有豐富建築經驗的族人、正在和霧台專案的協力社工羅紀彥、分享最新的格局構想,他靦腆地說裡頭家徒四壁,什麼家具都沒有,只有一台冰箱用來保存食物,但說著說著、他的臉上全是滿足的笑容。「對了,我們剛剛有到你們後面的菜園偷摘辣椒和九層塔哦!」羅紀彥這樣對他說,他很不好意思地直回答沒關係、一邊邀請我們一起共進午餐。羅紀彥禮貌地婉拒了他,因為另一頭的廚房裡,杜素芳正準備招待我這個外來客。「在部落就是這樣,沒有在分菜是誰種的,都是同一家的菜,吃飯也是一樣。這就是自給自足的生活,多一雙筷子就多拔些菜來加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