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夢青年】馬里光慕妮投入玉峰國小教育支持計畫

【原夢青年】馬里光慕妮投入玉峰國小教育支持計畫

作者: 

jojo2013
2009-10-15

撰文者:原夢青年 慕妮

下半年度增加了一些事務,是在上半年時沒有規劃的,這也讓時間的安排顯得緊湊,這部份是指國小支持計劃,
而為了分擔部份職責,便向秀慈師母推薦曾與我一同參與課程的黃慧玲小姐加入這個行列,因為玉峰國小不到30位的學童,就有5位學童是需要參加教育支持計劃的,由於個別差異性較大,故在理想的規劃上至少能1對2來教學,好掌握學童的學習狀況。 再則,在開學前便和校長、主任有些聯繫,針對晨間課程、家長成長班的開辦的可能性,由於早已取得共識,即便這學期開始不再連任會長職務,但仍期待並承諾會盡力協助學校,因為我仍期待能拉更多的家長關心學童教育,所以在改選時極力鼓勵其他的家長能願意擔任家長會的職務,而我仍在家長會的組織擔任委員,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家長願意擔任,而筆者仍會繼續努力在當做的事上,盡心盡力囉!

 

馬里光數位中心

隨者數位中心輔導團隊的替換,本中心的駐點人員也因有另外的學習規劃,而無法繼續擔任該職,於是便展開尋才,在人員的選定,除了最基本的學歷外,仍期待是能常久在部落工作、並在人際手腕上較成熟、負責任且有顆願意學習的心、能善於溝通、有責任感,此外更重要的是對部落發展有經營的心,其實這也是上兩次尋才的條件,只是這次與原培會的韋齡討論後,綜合以上的條件希望這次能以女性為主、男性為次。

 

雖然有很清楚的尋才方向,但實在不容易啊!最後有兩位同為女性的在地民眾表明意願,只是討論結果,仍以能在部落長久居留的黃慧玲小姐來擔任這次的職缺,而她在前一任工作(國小舍監)長達13年之久,對於自己的生涯規劃中,期待有另外的方向、工作的挑戰與經營,於是當她知道這份工作的職缺時,毅然決然的提出任職意願,同時向學校提出辭意,對於部落工作者的立場來看,是件令人欣喜之事,因為又新增全時間投入部落工作的人才了。而新的輔導團隊在部落工作有相當的經驗,期待能就其豐富的經驗,協助部落透過DOC培養更多人才,並營造更多部落的可能性。

 

玉峰國小晨間課程V.S家長成長班

 

這學期所擬定的課程內容,大致仍不離學校所給予的方向來安排(鄉土課程),所以仍以族語短歌、繪本欣賞(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另外加上泰雅族人常食用之植物認識、部落族人常使用之「魚叉」製作之認識,課程時間約卅分鐘,因此,這也考驗課程設計與應變,因為這學期學校排定之課程時間很滿,就如上週五晨間課程前,學童才剛上完合唱,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提高其學習意願並達到學習成效,高興的是,學童對於週五的課仍很期待,就如第二次因故未能上課,學童隔天見到我,就會趕緊詢問為何沒來上課?下次一定要來喔!這讓我得到些鼓舞,也一樣期待下次課堂中和學童們一同教學。

 

 

再則,關於家長成長班的進行,原本應在9月22日開始進行,但由於負責規劃的主任請喪假,故延至10月6日開始每週二晚上6點半至8點半的聚會,上週在這學期第一次親職座談會中,已向與會之家長們預告這學期之課程內容,也持續在這週邀請各個家長,希望大家能在這個時間來看看住校的子女,並與老師們和其他的家長們分享、交流。

 

國小教育支持計劃

 

這個工作是之前未列入一整年的工作規劃,但由於參與此計劃前的師資培訓課程,也在當中知道玉峰國小的需要,於是也就邀請對這一塊有負擔的家長參加課程,但後來能投入執行的就我及慧玲了,而在執行上算是滿有挑戰的,特別其中有二位,讓我們常是哭笑不得啊!如何進行下去,還得如同杜老師、何老師兩位所分享的,在當下要就學童的學習目標應變教學,並記錄學童學習的狀況及反應,這說來簡單但卻是不太容易,這大大考驗自己的EQ、毅力了,所幸是兩個人一同分擔、執行這個計劃,這樣倒可以在課前、課後討論學童的學習概況,並經驗交流、分享與鼓勵,但仍期待可以有更多人一同參與此計劃,讓教學更有成效。

 

近日讀了雜誌「學前教育」9月份,其中一篇由洪蘭教授寫的文章-給孩子自由的時間與空間,讀完之後有些感觸,陳如題目所言,作者提到一位作者李察巴哈有個非常叛逆的兒子,九年級就中輟,但是20歲時就進蘋果電腦公司,24歲就做到軟體測試部的經理。他一直不了解為什麼大人對作白日夢這麼反感,他說作白日夢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也是他創造力的泉源。於是,他也允許他的屬下做白日夢,也鼓勵他們用上班時間跟別人交談,因為很多解決問題的靈感就是在談話中突然出現的。他一直認為創造力要在自由和開放的空間才可能出現,若把孩子管得太嚴、綁得太緊,點子是出不來的。

 

作者也提到:不要見不得孩子閒閒沒事做,手不在動不代表大腦不在動。送他去圖書館,給他一個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隨他去探索,去和書中人物對談。甚至連暑假作業都不必,要玩就痛快地玩,玩夠了自然想讀書,那時效果還更好呢!只要教會孩子「對人感激,對己克制,對事盡力,對物珍惜」就可以放心地放手,因為只有被人尊重的孩子,才會自重與自愛。

 

最後那一段話說得太好了,我們大人都要求孩子的尊重,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尊重孩子,以致對孩子是越管越多,要求越來越高,而最後失望透頂是家長或老師,不管是什麼個性的孩子,或好動、或安靜,作為家長、老師都需要被給予尊重、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我們總是要比他們更有智慧地面對他們的需求,讓我們彼此鼓勵再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