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周美青:期望讓原民學童 有學自己文化機會

【中央社】周美青:期望讓原民學童 有學自己文化機會

作者: 

jojo2013
2008-08-01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一日電)教育可使弱勢孩子不落入永遠貧困是一種主張,

也有投入原住民教育的非營利組織社福團體與學者認為應使原住民孩子擁有自己文化的主體性,總統馬英九夫人周美青今天參加一場社福團體座談時則建議,讓偏遠地區原住民孩子的教育課程每週可有一兩小時學習自己文化的機會。

這場「偏遠地區弱勢學童成長環境座談會」在主辦單位台灣世界展望會會議室舉行,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周淑禎轉述董事長李家同「不能使貧窮孩子落入永遠貧困,教育是最好方式」的理念,基金會並以績效管控方式鼓勵原屬後段班的孩子學業成績進步。

不過,社福團體對於偏遠地區原住民孩子的教育要使同化於主流社會或使能擁有自己傳統文化的主體性?討論相當熱烈。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何能裕指績效課輔不一定有效,以績效管控有時難免會有一些偏差,問題在地方政府不重視選票少的偏鄉,建議各級政府編教育預算時讓民間社福團體加入一起研商。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衛生福利處處長阿浪‧滿拉旺說自己小時貧窮使功課不好,後來因教育才有今天成就,他對周美青建議說「希望夫人重視原住民孩童的課業輔導,繼續協助原住民學童普遍有課輔」。

排灣族原住民、台灣世界展望會董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系教授童春發提醒大家思考,大家常說要加強偏遠地區學童競爭力,但這競爭力是擁有良好英文能力卻喪失對自我母語的認同嗎?大家可省思應讓原住民孩童學習做自己文化的達人或是社會環境的技術達人?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以報載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兒童因遊戲不當被罰不住校,卻引致家長羞愧自殺一案為例,請大家深思教育對整個部落文化的衝擊及影響;他說,社會是否因學校及NPO團體對兒童教育承擔太多責任,以致扭曲及剝奪家長應負的責任。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馮燕十分認同幫助偏遠地區兒童尋找自我認同及發展成就感的教育理念,但很多社會服務常忽略、甚至替代家庭的責任,未來社福應更加強家庭功能的支援;希望政府部會間更多合作,包括衛生、教育等資源整合,以減少城鄉差距的長久問題。

教育部國教司副司長鄭來長指配合社會變遷需要,教育部已開始投入課後照顧,但更期望結合更多民間力量一起關懷偏遠地區弱勢孩子。

針對低收入戶及弱勢兒童學前幼教,將會進行幼兒學費部份補助及全面補助的努力,但考量私立幼稚園佔全部幼稚園的七成,馬蕭政見要讓五歲幼兒都免費上幼稚園而增設公立幼稚園的做法恐怕惹民怨,仍需審慎考量及逐步實行。9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