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聯合畢典 孩童秀才藝
nbsp;
span style=color: #006699;尖石後山三所幼照中心的小朋友上月29日舉辦聯合畢業典禮,表演結合泰雅傳統,並首次嘗試用族語演出話劇。(圖/黃士航 文/呂淑姮)/span
引用自立報
【記者呂淑姮新竹報導】尖石後山的小朋友們上月29日舉辦聯合畢業典禮,離開幼兒照顧中心要準備進入國幼班大班或國小一年級的孩子,為部落帶來畢業成果發表,是練習多時的族語致詞和族語戲劇表演。演講和舞台劇非常精彩,讓部落長輩看得高興又感動。
尖石後山部落泰崗、養老、馬里光都有社區互助式的幼兒照顧中心,由部落族人與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成立,讓族人可以就近照養孩子,傳承語言文化,無需為了教育遷就交通或學區。6月29日泰崗、養老、馬里光3部落再加上也是部落自主教育的司馬庫斯,一起在馬里岡教會舉辦畢業典禮。
h3族語入表演 技藝傳承/h3
這次的畢業典禮最不同於以往的是,畢業班表演首次嘗試用族語演出話劇。老師們選擇的故事都和泰雅族傳說有關,逗趣生動的表演讓現場參加畢業典禮的家長、部落耆老都看得哈哈大笑。像是養老部落的小朋友演出泰雅族神話《射日傳說》,描述勇士征服烈日的故事。當小演員真的一箭神準射下舞台上的太陽,讓觀眾都喝采叫好。
養老部落老師Amay說,為了畢業的表演,課程不只是背台詞和表演,也加入族群的傳說故事和相關文化技藝。Amay說,學生都是第一次聽到射日傳說的故事,照顧中心找來部落長輩說故事,並教孩子認識故事裡提到的植物、小米,也教孩子如何編織生活實用的籐籃容器,甚至做一把專屬自己的小弓箭。
「在舞台上看到的道具,都是師生和耆老一起完成的,也都真的可以使用喔!」Amay說,族語是比較困難的部分,不過孩子表現都很好。
nbsp;
馬里光照顧中心的表演則獲得許多笑聲,因為老師和學生聯手演出實在太有趣。《懶人變猴子》的故事是說,部落裡有個很懶惰、不工作的人,每天遊手好閒不願耕種。但是有次懶人覺得被人罵懶實在很丟臉,所以試著要到田裡開工。不過從來沒有耕作過的懶人什麼也不會,最後變成了一隻長滿黑毛、有著長尾巴的猴子。
馬里光的老師Sabi說,部落的老師們特色就是族語都很好,可以教孩子說自己族群的話、了解泰雅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老師與每一家、每一戶之間都很熟悉,部落彼此互相照顧,是一直以來的習慣和傳統。
h3族人企盼社區照顧/h3
司馬庫斯今年首次參與後山聯合幼照中心畢業典禮,部落族人拉互依說,以往部落之間畢業典禮通常是各自舉辦,但是今年看到因參與小朋友畢典而齊聚一堂的族人們,「非常熱鬧,也可以多多聯絡大家的感情!」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