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老師:Amuy呀,妳要練習專心(Smi inlungan),這樣可以成功完成妳想要做的事

沙美老師:Amuy呀,妳要練習專心(Smi inlungan),這樣可以成功完成妳想要做的事

2018-07-12

畢業季,在新竹尖石鄉馬里光教保中心,今年誕生了五位畢業生,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雙語」的畢業典禮! 

這是一場在星光照耀下的夜間畢業典禮,六點鐘,部落耆老Yuming以泰雅語的古調吟唱祝福後,畢業典禮就登場了。 

這所深植部落文化的幼兒園,正式名稱為「馬里光教保中心」,老師就是部落媽媽,照顧部落裡2-6歲的孩子,力行著泰雅族「共同照顧」的精神。而孩子們,在部落媽媽的關愛下,幾乎每個都是「雙語」寶寶─中文和泰雅族語並用,自然而然學會兩種語言。 

帶著孩子長大的園長沙美伍道老師,為每一個孩子準備了畢業祝福:

「Amuy你有像洋娃娃般可愛又討喜的小臉蛋,第一次見到你的人就會喜歡你。

你也是一個好奇寶寶,對很多事物充滿好奇,所以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常常因為不注意容易打擾別人,甚至自己也會小受傷。

老師想告訴你,你要練習「專心」一次做好一件事,這樣可以成功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噢。Smi inlungan專心。」

沙美伍道老師說:「文化的知識、技藝都在母語裡, 走在部落還是看得見泰雅文化,祖父母輩還是會講,但孩子的父母輩多數都不熟悉了。」進到小學就需要學習主流漢文化,老師也是漢人,外出工作必然是用中文溝通,對孩子自然漸漸的不使用母語,是語言流失的主因。 

這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畢業典禮,因著馬里光部落的小,而顯得美好與純粹。 

馬里光是尖石後山的一個小小部落,坐落在山坳裡,群山環抱,河流蜿蜒,部落的頭目很擅長捕魚,孩子們也跟著大人們會製作魚槍。馬里光的泰雅文化很特別,因為文化中有山,還有河流。 

馬里光的幼兒們要上學,不是往前選玉峰國小,就是往後到石磊國小,但車程都至少還要半小時,農忙時,平時的工作量已增加的家長,接送孩子就更為辛苦了。 

「部落需要一個什麼樣子的幼兒照顧空間」?部落族人開始思考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與未來,

「部落的族人啊,一個孩子的養成需要眾人的力量,你們要堅持下去,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就算只剩一兩個孩子,也要堅持下去!

部落的孩子啊!希望你們能在主流社會站立,學成了記得回來,不要忘本,你們是部落的孩子。」-馬里光部落耆老Yuming 

在馬里光教會慕妮牧師的推動之下,至善進入馬里光與部落族人一起推動成立「馬里光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至善培訓部落媽媽成為保母人員,下山進修、研習取得執照,也經過實習與輔導,「部落的孩子,部落一起照顧」,希望孩子進到國小前,有機會多接觸自己的文化,課程中除了基本的學前教育,也融合民族教育,學習族語、泰雅的文化與技藝,更常走出教室,與自然文化共處。 

2017年,馬里光教保中心正式揭牌,儘管收托的幼兒人數始終在十人上下,但教保中心是部落裡歡笑聲的所在,孩子們大聲唱歌,部落是教室,耆老是老師,每一個部落大人都叫得出孩子的名字,孩子也認得大人是哪一家的親戚。 

這是一所屬於部落孩子的學校。 

馬里光教保中心採用雙語的沉浸式教學,當孩子的日常對話開始出現泰雅語單字,也會讓父母有反思, 讓家長拾起自己學習族語的成長經驗 ,「不要輕易放棄文化傳承」是沙美老師對自己最深的期許。 

此外,老師們致力教導孩子們「照顧自己」,學習生活自理,兩歲的孩子,已經會洗碗、穿脫衣褲、洗手、摺衣服等。這些對大人來說不起眼的能力,卻是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的資產,因為,五年、十年後,孩子們終將面對離開部落到外地升學,寄宿學校是後山孩子上學的必經之途,也是成長的洗禮。 

近年來學區的國小也設立附幼,招收四歲以上的孩子,也有了交通接駁車,部落還有教保中心的需求嗎?部落中的玉峰國小校長黃晴逸受訪表示,很樂見教保中心與國小附幼在學前教育階段分工,「孩子在2-4歲的階段,因為有部落教保中心可以就學,可以提早訓練手部肌肉的運用、發展,小班的階段就讀國小附幼,孩子來到附幼後,我們可以節省常規的訓練,在課程設計上集中資源。」 

長期陪伴、培力部落婦女成為教育師資的蔡延治老師,在典禮致詞:「孩子用自己的母語在大家的面前說話,是部落托育班很重要的目標之一,讓孩子在部落裡可以傳承語言和文化,謝謝部落給至善機會,可以集眾人之力,讓孩子在家長身邊成長。」部落教保中心的存在,希望讓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有更多元的選擇,也希望官方與民間注意部落孩子的成長需求,讓每一個孩子快樂、自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