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在都市邊緣堅持阿美族文化傳承的推手/企宣部 劉文賢

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在都市邊緣堅持阿美族文化傳承的推手/企宣部 劉文賢

2018-11-26

——用生活,連結世代的距離

面臨文化的流失,汐止Wawa森林—至善兒少發展中心(簡稱Wawa森林)開辦一系列「耆老學」課程,希望透過長輩的智慧,帶領孩子認識傳統文化的美與藝術,張廣安即是其中一位老師。

  九月初的一天,我們抵達汐止厚德部落的文化健康站,正巧遇到一群原住民長者每日固定的聚會。中午,他們會一起吃飯,延續部落的共食文化,近二十人一邊吃飯聊天,有人帶孫子來,大家就一起照顧。

  「他是我們這裡的『班長』」,一旁的族人這麼稱呼坐在對面和藹的老先生──張廣安,也是山光部落的阿美族頭目,孩子們都叫他「廣安阿公」。高齡七十六歲的廣安阿公,臉上總是掛著親切笑容,笑起來眼睛瞇瞇的,健談風趣又謙虛的互動,完全沒有和年輕人的代溝。

阿公用父親傳承的山刀劈檳榔心給孩子嚐

圖:阿公用父親傳承的山刀劈檳榔心給孩子嚐。

  民國五十九年,張廣安帶著懷孕的妻子到台北打拼,隨著孩子出生,他換到一家專門提供包裝、搬家服務的運貨公司,負責幫當時駐紮台灣的美國人搬家,搬運、開貨車是他的工作。為了服務客戶,他一度搬家到現在的天母,也學會日常的英文對話,這個工作,他一做就是四十多年,直到退休。

  為了養家餬口,張廣安沒有太多時間做傳統文化的事情,心中卻始終掛念當年離家前,父親的叮嚀:「不要忘記阿美族文化。」

  有感於沒教導子女阿美族文化,張廣安開始把心思放在孫子身上,譬如教唱古調,今年在部落豐年祭用族語領唱的,就是阿公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孫子。有別傳統豐年祭領唱者為成年人,張廣安就這麼讓年僅十歲的孫子上場,看得出他的用心、孫子的學習有成。

大手牽小手,大家一起去阿公的菜園探險

圖:大手牽小手,大家一起去阿公的菜園探險。

  「阿公,你在台北工作這麼久,怎麼都沒忘記自己的文化?」我們追問張廣安,「我把古調記在腦海裡,我告訴自己不要忘記。」他的父親擅長編織,母親擅長織布,小時候,他總是跟在父母親後頭,他們做什麼,他就在一旁看著。

  意識到都市原住民孩子與傳統文化斷層,至善基金會都市原住民照顧計畫下的「Wawa森林—至善兒少發展中心」的社工們,今年為孩子規劃了「耆老學」的活動,安排孩子成群拜訪十幾位社區老人家,從與老人家的聊天中,瞭解原住民文化,也認識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張廣安即是其中一位。他帶著孩子去探訪社區邊緣山坡地的菜園,烈日下帶著獵刀,在菜園裡砍棕櫚心給孩子吃,分享自製的苦瓜汁。

阿公不只講解,而實際在菜園裡為大家找吃的

圖:阿公不只講解,而實際在菜園裡為大家找吃的。

  在社工邀請下,阿公也到Wawa森林據點跟孩子分享他自己的老照片。在這堂課上,我們見識到阿公與孩子互動的功力,「你叫什麼名字?你爸爸叫什麼名字?你阿公叫什麼名字?」「啊!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從以前就認識了呀!」連結起與孩子的阿公阿嬤的關聯性,跟孩子產生連結,很快的,阿公和孩子們拉近距離。

  有孩子在課後跑來告訴社工們:「回家我問阿公,我阿公說他是廣安阿公的好朋友。」不僅如此,廣安阿公也利用歌舞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發學習興趣。社工在耆老學活動中的角色,是老人家與孩子之間的橋梁和轉譯者,需要耗費相當的精力,「但是廣安阿公的課一點都不費力,因為他完全hold住全場,真是厲害!」社工說。張廣安在去年退休,便全心投入傳統文化的工作,在部落祭典和日常的活動中心聚會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當我們問他為什麼這麼致力教導傳統文化時,他說:「老人家傳下來的編織、古調,不想讓它們消失,我一定要交給下一代和同伴(族人),一定要教會(傳統文化)。」

 

  相關文章:其他熱血鮮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