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個月都在過年!不一樣的「彝族年」/雲南代表處 馬阿力

一整個月都在過年!不一樣的「彝族年」/雲南代表處 馬阿力

2019-01-14

消失的童年記憶

  一年一度的彝(音同「怡」)族年又到了。這讓我想起,童年時,隨母親到山的另一邊阿普(外公)家過年的情景。人過三十,祖輩和父輩的親人們陸續離世,特別容易傷感。所以,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的家在小涼山的一座深山村莊裡,離外公家有28公里。每年11月中旬過年時,母親都要帶我們回外公家拜彝族年。母親總是背著我、牽著我、帶著我,在這條彎彎曲曲的山路中走過了多少次,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路上的一些標誌。

圖:以前過年,深山的老家總是齊聚從遠方回來拜年的親人。

  外公家有三個兒子,四個姑娘,因此,我實際有3個舅舅,4個姨媽,幾十個表弟表妹,除了嫁出去的四個姨媽之外,都住在這個村子。可是,這時候,一個也不落下的會回來拜年,所以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一個大家庭。

  回到拜年前一天,父母買上煙酒、糖果和掛麵(一種傳統的中國麵食)。第二天一早開始上山,那時公路不通,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一路花草樹木,還有一條條小溪,邊走邊玩,翻過這座山還有一座山,不知走完了幾座才會到。

  那是一個艱困的年代,不管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還是農村人,過年可以大吃三天肉,對於那時候的我們是非常誘人的事情。況且,還有阿普藏在蕎子缸裡的蘋果,至今難忘。
跟著表弟妹到村裡挨家挨戶拜年。不管認識不認識,到了人家門口,高喊「拜年來啦!」主人趕緊出來,把大家迎進屋,拿出糖果、肉和泡水酒招待,主人開玩笑說:「你多大了啊?是不是開始想要媳婦啦?你看,你表妹多漂亮啊,要不要她當你媳婦啊?」主人還要給孩子「卡巴」,即壓歲錢。那時幾元錢的卡巴就是很重的禮了,能夠買一套衣服。那時物質極度匱乏,但同時也消除了貧富差別,人們根本沒有貧困的概念。
返回家時,村子裡親戚朋友都來送行,每家送一塊肉或一隻雞,依依惜別。當我們帶著濃濃的親情和祝福滿載而歸時,一路上也會看到很多背著肉去拜年的人。在彝族傳統社會,饋贈禮物是一種感恩的方式和情感交流的媒介,沒有功利性目的。

  

圖:彝族年被稱為嘴巴的節日,這幾天,家家戶戶殺豬、曬臘肉,桌上擺滿美食慶祝。

  彝族年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各地過年的時間不一樣。什麼時候過年,要請畢摩(祭司)算日子來確定。所以,你會看到,雖然政府統一規定彝族年的放假時間,但從11月中旬至12月,大小涼山各片區在輪流過年,整整一個月,人們都沉浸在探親訪友的歡樂中,這是彝族地區獨具特色的社會氛圍。

  然而今天的小孩不再為過年吃肉而在遲遲等待。現在的父母為了上班或是各種原因,不會按時給長輩們去拜年了,還有一些外地工作的年輕人也不再一年一度的回來過年了……好多好多童年的記憶在慢慢消失,再也找不到了,只留下美好的回憶與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