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福利是助力還是阻力?/企宣部 劉文賢

原住民福利是助力還是阻力?/企宣部 劉文賢

2019-06-28

陪伴小孩,培力媽媽,讓他們有力量

2009年至善承接大台北原住民的就業服務,在汐止阿美族聚落「花東新村」蹲點,展開社區照顧的工作。在協助原住民族人就業媒合的過程,至善基金會都原小組社工林書玄最常被問到:「原住民福利那麼多,為什麼還不能把家照顧好?」但大眾這樣提問的時候,書玄反思:原住民福利真的那麼好嗎?

  在服務花東新村的過程中,社工們注意到總有孩子在街上遊蕩,經過探訪,得知照顧者大多從事臨時工或派遣工作,在長期低薪資、工時長,又不穩定的狀態,還要負擔都市裡較高的生活成本,以至於大人難以顧及孩子,但是,為什麼不另尋相對穩定的正職工作呢?

  居住,是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同時也是最高的生活成本;原住民國宅一個月2000至6000元的房租,相較週遭上萬元起跳的房租,這是政府給原住民的「福利」,但要享有福利,須符合相關的福利身分。

  政治大學社工所教授王增勇說:「一旦失去低收入戶資格,失去的不只是補助,也包含其他社會福利(福利住宅、教育補貼等),形成一個貧窮陷阱,讓人不想離開這個福利身份,形成福利依賴。」

圖:政大社工所教授王增勇表示,現行福利制度多以漢人思維設計,應加入原住民族群的文化特性做考量,才能更妥善地照顧人民。

  在大都市生活成本較高,雙薪家庭早已成為社會常態,然而受到原住民互助文化的影響,族人常互相依靠,尤其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女性常成為族人間的照顧者,阿美族婦女林金勳就是族人移居都市過程中,可以依靠的避風港,「互助是原住民非常珍貴的文化,雖然它看上去很矛盾:一方面要照顧好家庭和族人,同時要有收入,在都市,很難去承擔全部。」林書玄說。

  以金勳為例,為了同時照顧年幼的孩子、老母親,以及暫居家中的族人們,金勳家最高紀錄是十四坪住了九個人,她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我一直跟孩子說,我們不會一直在這裡,終有一天要離開,我們要努力賺錢、省錢。」然而金勳過去的工作,難以同時兼顧家人及收入,只能選擇工時彈性、薪資微薄的臨時工,並依靠「福利」勉強度日。

  當一個弱勢身分享有福利時,也可能身兼家庭照顧責任,雖然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有幫助,但同時要接受政府評估、監督,還要忙於工作、照顧家庭,對一個人負擔太多,這個福利,並沒有想像中美好。也因此,至善都原照顧計畫除了陪伴孩子,同時推動「快樂大掃」家事清潔服務,幫助都市原住民婦女學習一技之長和自立,在彈性工時且收入穩定的狀態下,大幅改善照顧孩子和收入負擔。至善相信,培力媽媽(照顧者)才有力量陪伴孩子。

圖:Wawa森林提供給平日忙於生計和家庭照顧的都市原住民婦女,有喘息和互相支持的親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