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友愛徵文 成人組銅獎

102年友愛徵文 成人組銅獎

作者: 

陳懿翔
2013-10-10

「老師,謝謝你教我國語和數學。還有,我們一定要保持聯絡喔!」或許是明白按視訊結束鍵的瞬間,彼此將很難再見,我的學生-皓皓,眼神有些怪怪的,且不若以往,於課程結束時間一到,主動且迅速向我道聲「掰掰」然後按下視訊結束鍵離開。「好!老師剛剛不是有留給妳我的手機號碼和臉書帳號嗎?我們一定會保持連絡的!再見!」這次--最後一次上課,是我第一次主動說「再見」。

大學畢業之前,我在教育部為偏鄉小學學童補救教學所設計劃中,擔任超過三年的課輔老師。由於授課對象所處學校多位於交通不便捷地帶,因此我們採網路教學,也就是所謂搭配視訊、手寫板等儀器的新興教學法。而皓皓正是我其中一位學生(當時他小五,而我大三),他是一位害羞、個頭嬌小,但確實常露齒傻笑的小男生。

不曉得是默契抑或緣分使然,我和他之間教學及聊天的內容上,模呵ˊ其竟意外地短暫而順利。他課業表現不佳,但認真學;我非教育本科生,但努力做。很快地,我倆成為「其他組合」口中的「最佳夥伴」。

皓皓的語文能力本來就不錯,加上數學亦有慢慢地進步(他常自嘲他的數學進步的比烏龜走路還要來得慢),富成就感與欣喜之餘,我更珍惜他的學習態度、心疼他的「樂觀」。同齡男孩中,皓皓算是滿小隻的,加上較寡言,雖不至被霸凌,可在團體中也屬邊緣化,不過可愛的他依然樂於分享校園生活中點滴。小孩子式的「付出」著實令我收穫頗豐,同時也讓省思「我的付出呢?」,除了知識的授予、經驗的分享,還有甚麼可以帶給皓皓更多、更有益的「付出」呢?

於是,我做了一些改變。一樣長的上課時間,卻多了更多的「發言權」在他身上,我要他主導「小學生可以教大學生那些東西?」幾次下來,他「授課」的內容與流暢度有著顯著的進展,對照皓皓學校老師所說:「他變活潑了。」我想,開始起作用了。但,不夠!光是這樣還不夠!藉由電腦,可以將之是給串連起來,但卻很難感受到另一頭的溫熱。即便一學期有一次的「相見歡」活動(實際面對面互動),可實在是盡顯不足啊!因而我約了幾位課輔老師利用課餘時間一同坐上火車,和自己的「學習夥伴」來趟「校際交流」,也可以稱為「心靈省視之旅」。

信賴彼此,使我們的「付出」在師生關係那條線外,更多了生命中的「摯友」這名詞。一次又一次養分的灌溉,滋養了我們一同畢業,各自邁入人生另個階段。所謂「付出」並不是為了「感恩」或是「得到感恩」,而是惦在心底,任其發酵,以作為處事歷練的根本。

德雷莎修女曾說:「我們無法做大事,但我們能以大愛做小事。」這句話之於我,不時在內心震盪。就算歷經服役,甫入社會工作的我,對這份「付出」還是感念在心。不後悔,也不遺憾自己未能做的更多,只因為我知道:我和我的學生,面對這樣的一個「計畫」,均力求表現。承載著這份「滿足」,將會有更多的「付出與感恩」湧現。仔細想想,或許哪一天,皓皓也會有另一番體悟,並訝異於湯時只是就讀小學的他,能帶給我偌大的反思吧。

「老師,我是皓皓,這隻是我的手機號碼,你要記得保存喔!馬上就要升八年級了,好期待!最重要的是,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祝你教師節快樂!」看完簡訊,嘴巴雖然碎念「才國中就辦手機」,可還是感動這孩子的貼心。「謝謝你,皓皓。升上八年級也要繼續加油喔!保持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