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新聞】部落樞紐(hub)啟動 / 企宣部 顏瓊玉

【至善新聞】部落樞紐(hub)啟動 / 企宣部 顏瓊玉

(部落孩子跳舞歡慶教保中心揭幕)

由至善基金會支持了八年的馬里光幼兒照顧中心,終於在2016年底取得了合法立案,正式更名為「馬里光部落互助教保中心」。這是北台灣第一間合法立案的部落互助教保中心,未來除了照顧部落幼兒外,將以傳承泰雅族傳統文化為重要使命。

「當我們聚集在一起時,一定有好事情發生。」新竹尖石鄉玉峰村馬里光部落4月14日清晨殺了一頭豬,並舉行泰雅族莊嚴的傳統分豬肉儀式。部落耆老尤命(Yumin)在教會唱著歌,領著與族人一同歡慶,為「馬里光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馬里光教保中心)開幕揭牌慶祝。

馬里光部落位於頭前溪畔,距離司馬庫斯約車程兩小時,是尖石鄉後山最偏遠的部落之一,馬里光教保中心將扮演部落「樞紐」(hub)功能,孩子可在此受照顧、教育,婦女可以在此接受保母培訓等技職訓練,村民及老人也能聚集在此,幼老共托,互相照顧。

從事幼教三十年的馬里光教保中心主任,也是至善董事蔡延治表示,部落的幼兒教育不只是把老師帶上山,因為光有幼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協助部落婦女參與培訓如保母訓練,一來讓部落人自己照顧孩子,二來是傳承語言、文化等。

馬里光教保中心的揭牌,背後是一段歷經八年的艱辛歷程,關鍵推手就是至善。至善看到,部落的家長都早出晚歸工作,幼兒不是一起帶上山工作,不然就放任在家無人照顧,至善因此成立了幼兒照顧中心,並輔導部落婦女擔任一線的照顧人,教孩子吃飯也帶領他們學習母語和泰雅文化。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至善一開始是傻傻的做,取得場地、師資培育的困難比想像中多很多,「它是一個指標,我們把最遠、最困難的一處完成了,將來在其他地方也就沒有這麼困難了。」

傳承族群文化,是馬里光教保中心和平地社區教保中心的最大不同之處。至善當天下午同步在馬里光舉辦「第二屆大霸尖山下的論壇高峰」,會中有台東大學、馬偕護校、長庚大學、弘光科技大學等十多位專家學者一起討論部落教保中心如何發揮功能。

大家關注並熱烈討論的是「馬里光教保中心主任能不能由部落婦女擔任?」蔡延治當場推薦至善督導,本身就是部落居民的何淑雲,專家學者還馬上模擬口試,「妳會教三歲孩子什麼?」「用母語自我介紹!」毫無準備的淑雲很緊張,但她已經有十多年照顧幼兒經驗。她說,她會讓三歲孩子熟悉母語、認得族人家、學會基本生活自理等。

這段插曲凸顯部落教保中心的特殊性,即現行教保中心主任(負責人)須具備教保員資格,但部落婦女幾乎沒有,這使得真正在現場照顧孩子,與孩子朝夕相處的人,被排除出任主任的機會。長期關注部落幼兒教育的立委李麗芬已著手提案修正《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希望能放寬部落教保中心負責人資格。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