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友愛】讓生活與學習產生連結 / 新竹工作站 比束苡‧馬幸

【至善友愛】讓生活與學習產生連結 / 新竹工作站 比束苡‧馬幸

讓生活與學習產生連結一直是國小支持計畫的目的之一,除了制度化學習之外,也希望能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與生活的關聯性,讓學習有更多樂趣,也讓學習更有意義。

在學期間,與認輔老師談到使用的教材與教具的意義,老師會針對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學習,也觀察到老師使用的上課方式比較是孩子可以接受也比較有興趣進行的。乍看之下會以為老師在帶遊戲或讓孩子做非學科上的活動,但仔細觀察會發現活動或遊戲當中有許多增加孩子認知的細節,例如用美勞剪貼或繪圖來練習手部協調、用牙籤去建構出面積體積,了解形狀與角度的關係、利用塑形(捏黏土)讓孩子的手部真實的去感覺數字或注音符號的形狀、用圖形運筆為寫字的字體架構打基礎、用吃長條果凍練習口腔肌肉等等。

另外,老師也會用「因為妳/你很厲害,所以請妳/你幫忙」這樣的出發點去讓孩子進行活動,例如請孩子拼圖會說「老師的拼圖全部掉出來了,妳/你可以幫我放回去嗎?」用邀請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在第一時間不會產生抗拒,這種貼心的教學方式很得孩子的心,因為這也間接的給予孩子信任和肯定。

老師們在教材、教學方法、言語上用了許多貼心的方式,去貼近孩子的語言和能理解的模式,不僅增加學習動機與興趣,也降低孩子學習的挫折。

在每次的互動中,我看見孩子的適應力以及願意學習的態度,雖然很害羞,但是願意主動分享。曾經有個孩子對我說「我覺得自己太害羞了,很多想法都不敢講,希望下次自己可以變得比較勇敢。」孩子願意走出一小步,對我來說就是一次的大進步,希望這樣的態度可以一直跟著孩子,在未來遇到挑戰的時候,能帶著溫柔的勇氣去迎接。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