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特輯】見證平凡的幸福 / 壹週刊編輯 賀照縈

【至善特輯】見證平凡的幸福 / 壹週刊編輯 賀照縈

二O一五年七月,我很榮幸地跟著至善基金會赴越南採訪。這是我第一次認識至善基金會,也是我第一次走訪越南偏鄉,作為一個報導者,想跟大家聊聊我眼中看見的至善在越南的服務工作。

我在台灣認識幾位來自越南的外籍配偶和看護工,她們來台灣奮鬥,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幫家裡蓋房子。以前我無法理解,為了蓋房子,竟然可以忍受跟至親分離多年的酸苦?但這趟走訪越南好幾個偏鄉,我終於比較能理解了。

物資和愛都重要

除了胡志明、河內等觀光大城,其實越南鄉下生活條件蠻差的。例如,我們去了何靜省偏鄉一戶何家做訪問,年紀輕輕的女主人因病剛過世,遺留兩個讀小學的孩子。何家非常老舊,走進室內,長年的陰暗潮濕夾雜著霉味,家裡只有一張床,孩子沒書桌,連升學都有困難,物質條件遠遠不及台灣。

我聽至善基金會駐越南工作站的主任黃仲始說,近十年來越南的經濟雖然愈來愈好,但嚴重的貧富差距使得很多家庭養不起孩子。於是至善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做家訪,協助這些困苦家庭的孩子繼續升學、或幫忙他們找到認養資助者。

在這趟旅程中,我認識了一個二十七歲的越南女子黎氏秋,她小時候爸爸驟逝、媽媽失智,她和弟妹只好被送去育幼院。雖然育幼院長提供她吃飽、睡暖,但她心靈的空洞從離開原生家庭那一刻起就存在了。

幸運的是,黎氏秋在十五歲那年被一對台灣夫妻認養,這對夫妻除了提供認養資助費,還跟她往返七十多封信,對於一個青春期的女孩而言,那些信是她往前走的動力。黎氏秋告訴我:「在我待的育幼院,大約有六成的孩子被認養,我覺得,有被認養的孩子心靈比較健全,這就像是,當我哭泣時,有人輕輕拍我的肩膀似的,因為有人願意聆聽我的心聲,鼓勵我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也要樂觀堅強下去,這對成長的小孩真的很重要。」

這趟旅程中,有幾位台灣認養者同行,有老師、退休職員、視障者等。很有趣的現象是,他/她們總是說:我所做的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確實,從台灣一般的標準來看,他們不過是在平凡而過得去的生活之餘,捐了一點錢、付出了一點愛心,但讓我親眼見證的是,這麼一點點,卻是那些貧苦兒童的全部了。

認真嚴謹的團隊

這次的訪問中,我也認識了多位至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每一位都很真誠,雖然有多家媒體同行,但他們並不訴求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是平實的呈現他們走過的路、遇到的家庭、面臨的困難。 有位越籍的至善工作人員宋依娜,她清楚了解每個個案的身世、遭遇,甚至陪伴個案長達十年之久,情同姊妹,彷彿是用自己的生命在陪伴生命,其他至善的工作人員也給我同樣的感受。

我在想,把工作當工作,或在工作中付出誠心,那是極為不同的,旁人也都能深切感受到。用誠心來從事社會服務工作,讓我深受感動。

我必須承認,台灣這幾年的氣氛很差,還有人形容台灣是鬼島。但是,每當我跨出去,看見世界其他地區的面貌,才發現台灣其實並不差。我從這些來自台灣的至善認養人身上看見,幸福不在於物質的豐厚,而是在平凡的日子中,尚有助人餘裕的能力和動力。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