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特輯】陪伴者陳妤:平地人的山上事

【至善特輯】陪伴者陳妤:平地人的山上事

(學生們合力扛搭起大泰雅族瞭望台)

「你不僅要相信自己,還要堅信這個世界值得你投身奉獻。」陳妤引用最欣賞的建築師札哈‧哈蒂的話,作為自己作品集的開場;不僅如此,她也實踐了這句話,把自己投入到原鄉裡,為泰雅孩子蓋出屬於他們的傳統建築。

陳妤,今年25歲,現在是聯合大學建築學系大五的學生,2017年上半年,她忙得不可開交,畢業製作、實習、準備踏入職場,都要分身乏術了,她仍堅持每星期要到新竹尖石國中去擔任民族教育實驗課程的講師,她的任務是教一群國三生搭建泰雅傳統建築:瞭望台。

別看陳妤年紀輕輕,其實,她已經在尖石後山頻繁走動三年了。她和尖石的緣起於高三參加耕莘山學團,認識了山學團學長,也是至善社工楊曜誦。兩年後,當至善要協助尖中推動民族教育實驗課程,便邀請了陳妤擔任講師。再蓋瞭望台之前,她也和學生們一起蓋了泰雅穀倉。

(陳妤在尖中的第一個泰雅傳統建築:穀倉)

和尖石結緣,讓陳妤還認了一位泰雅族乾爸:阿道長老。阿道長老是部落裡最懂傳統建築的部落工作者,也是搭建瞭望台的總導師。他領著陳妤走進山林,帶她山、河流、樹木等,是她認識泰雅文化的啟蒙老師。

五月下旬,山上的天氣很熱了,陳妤一早從苗栗搭高鐵再轉車上山,為的就是教學生手做瞭望台的模型;學生們圍著她問了好多問題,「姐姐,這是要幾公分呢?」「姐姐,這黏起來怎麼歪歪的呢?」

只見她很有耐心的一一回應學生,除了教理論知識,因為有些學生連量尺幾公分怎麼看都不會,她得扮演數學老師,帶著學生從自己手腳有多長開始量起。陳妤的課程是基礎課程,有了理論知識與對建築的概念,實作課才由阿道等部落耆老接手。

教國中生搭起一座瞭望台,陳妤從量尺幾公分開始教起。(照片提供:陳妤)

十二月起,陳妤要著手展開在尖中的第三個泰雅建築:家屋。山上三個寒暑,對她在建築專業上有深遠的啟發,展現在她的畢業設計主題「傳承」上。她不斷問自己「建築是什麼?」她想了又想,告訴自己答案是「責任」。她說,我是客家人,卻有著一顆泰雅族的心,選擇從這裡(傳承)出發,奉獻給準備好的自己與這個世界。

回顧尖石三個寒暑的意義,陳妤用「自我成長動力」來形容,期許自己未來在專業上能引發人們對建築教育的重視,進而重視生活美學。談及這段陪伴原鄉孩子的路,她感性的說,「我覺得三年下來可能沒辦法很快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但陪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希望我曾是一個讓他們想念的人。」

上這堂山上的課,陳妤得一早起床,回到苗栗已經是午後。(照片提供:陳妤)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