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教學X友善空間

友善教學X友善空間

公共溝通部

師者不僅傳道授業解惑


泰雅編織課是尖石國中民族文化課程重要的一環,圖為彭校長與尖中織女們合影

韓愈在師說裡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第一屆校園族群友善獎四位得獎的校長老師們,在多元文化的校園裡,不只做到為孩子們傳道授業解惑,還努力營造友善空間、環境和氛圍,努力接住每一個孩子。

尖石國中彭清宏校長


圖為身為客家人的彭清宏校長是虔誠的基督徒,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度

身為客家人同時也是基督徒的彭校長,個性溫暖、謙虛、包容力強大,願意理解原住民文化,也願意連結並共享資源,具有極高的文化敏感度。由於尖石國中的孩子大部分來自尖石鄉的前後山,為了更理解孩子的生活樣貌,校長得空就會開著車,花2-3小時到最遠的後山部落自己去做家訪。在校園裡,校長不但能叫得出每個孩子的名字,也知道孩子來自哪個部落。

校長長期與Tnunan聯盟成員一同關注並投入原住民族文化、實驗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將傳統文化融入課程,並邀請耆老們風趣登場,親授知識,讓學習不再只有枯燥的書本。校園內有許多傳統建築物,都是由部落的耆老和學生們親手共同搭建而成,讓學子們近距離感受文化的活力!此外,校長積極與教育機關、社區、家長溝通與協調,協助及鬆綁對原住民族教育的理解,盼未來學生從國小至高中具有連貫性的實驗教育體制。

花蓮女中季紅瑋老師


圖為季媽介紹uwakaing 社團空間

被花女的女孩們暱稱”季媽”的季紅瑋老師在花女任教多年,深刻了解在這所以升學掛帥的學校裡,校內原住民學生的困境與需要。於是從不定期與女孩們”約會”到帶領女孩成立「UwaKaying」(以太魯閣族語與阿美族語的女孩命名)社團,女孩們透過自行規劃各種課程、營隊甚至舉辦研討會,自由且自然地回到自己的文化中,如實表達自身感受,展現自己的風采,不但讓大家更了解原住民文化,同時也培養出超級強大的族群認同感。

季媽除了積極主動關心原住民學生,更是學校、教職員及原住民學生的溝通橋樑,協助校內教師發展與原住民族相關的課程與活動,如固定安排全校性的原住民校園講座,培養全校師生原住民族文化觀點;舉辦原住民族服日,讓不同族群的女孩們大方驕傲的穿著自己的族服入校園上課,展現自己的文化,也讓非原民的同學認識不同族群多元的樣貌。  

金山高中黃曉慧老師  


圖為喵姊介紹學生編織作品

在金山高中裡,學生們都親暱地稱曉慧老師為「喵姊」,而喵姊也就像個大姊一般,受護著學校裡每一個有需要的孩子們。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族教育、全民原教朝過二十年以上的喵姊,經常連結原民議題的外師與校友進行全校性與課堂的演講,創造原住民族與非原住民族更友善的學習環境,使全校認識與理解原民學生的經驗。同時,喵姊也用心和學生討論與規劃原民班畢展的內容,並將自己和學生的參與心得分享於社群媒體,不僅僅是推廣原住民文化,同時也紀錄著陪伴學生的成長過程,肯定學生的努力。

此外,喵姊也為學生撐起友善的空間,面臨主流社會的不理解,透過學生自己碰到的刻板印象或遭受歧視經驗的生活例子討論,理解並傾聽,培養學生文化敏感度及批判性思考能力,陪著一同學習與練習遇到這些情況時的回應方式,讓學生知道自己不孤單且得到支持。

明道高中蔡明恆老師


圖為明恆老師向一二年級學生介紹由三年級學長姐策展的介紹原住民歷史創傷及轉型正義

在升學為主的學校裡,公民課一向不被重視,但明恆老師卻透過一次次不同主題的「辦展」,讓學生從採訪、蒐集資料、踏查到展現成果,深入了解歷史的前因後果和脈絡,從中反思與和解,並且打破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與歧視。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尊重和理解,培養出更加寬廣的視野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價值觀。

明恆老師注重人權觀點,願意在一般升學學校執行跨出校訂領域課程,注重培養師生對原住民議題的關注與理解,曾安排原住民族相關講座。對象為全校師生,積極透過社會科領域課程設計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原住民族、原住民政治暴力創傷議題、原住民族轉型正義、解殖名原住民族歷史,並擴增學生的原住民人力資源。透過每次的課程活動思考如何以原住民為主體且不冒犯或不傷害的方式推廣全民原教,進而滾動式的修正課程執行方式,使學生更有效地在課程中理解原住民族。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

會訊季刊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