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特輯

友善教學X友善空間

公共溝通部

師者不僅傳道授業解惑


泰雅編織課是尖石國中民族文化課程重要的一環,圖為彭校長與尖中織女們合影

韓愈在師說裡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第一屆校園族群友善獎四位得獎的校長老師們,在多元文化的校園裡,不只做到為孩子們傳道授業解惑,還努力營造友善空間、環境和氛圍,努力接住每一個孩子。

尖石國中彭清宏校長

打造友善教學制度、友善課程和友善環境

公共溝通部

讓多元文化成為學校最珍貴的資產

今年四月,國內某所高中學生以「烯環鈉」(諧音:死蕃仔)作為園遊會文宣的新聞,引發各界的關注與討論,由此可見,校園中的「歧視」現況,已是不容忽視的議題。而學校如何透過教學制度、課程設計及環境空間的營造,讓多元文化成為學校師生間最珍貴的資產,考驗著師長們的智慧。第一屆校園友善獎團體獎得獎的三所學校:高雄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基隆八斗高級中學及高雄鳳山高中,長期於校內推動原住民族友善的教學制度、課程安排及環境空間,且營造與學校所屬社區友善互動,讓每一個學生穩穩被接住。

高雄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

至善舉辦首屆校園族群友善獎

公共溝通部

致力打造多元文化共融的友善校園環境


圖為得獎者頭戴花環與至善董監事共同合影留念。左起:至善董事林雍智 、金山高中老師黃曉慧 、至善董事吳咨杏 、巴楠花國中小學主任莊宜螢、鳳山高中校長吳曉暢、至善董事長紀雅雲、八斗高中校長許文璋、監察委員葉大華、至善執行長洪智杰、明道高中老師蔡明恆、尖石國中校長彭清宏、花蓮女中老師季紅瑋、至善董事李明政、至善董事王亞維、至善董事汪明輝

至善在中越推動閱讀計畫15年|助20萬名偏鄉學子閱讀

媒體工作者  林良齊

坐著巴士前行,路邊的街景從高樓大廈,漸漸轉為平房、農村景觀,巴士一個轉彎就到了祿持第一小學,雖然全校學生僅有數百人,但其中卻有一個由至善基金會捐助成立多年的閱覽室。

圖為李寶欣自信地在講台上與同學分享環保議題書籍的讀後感

校園中的歧視讓原住民兒少難自處

研究發展部/公共溝通部


圖為知名網紅呱吉也響應撕下標籤(照片取自至善臉書)

校園本該是學生知識學習、人際建立、技能培養的場所,然而根據至善所做的原住民族校園歧視經驗調查研究發現,100 % 原住民族兒少在校園都曾有遭受歧視經驗,卻缺乏及時且合適處遇方式。

原住民族兒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本就是一個與原來生活環境及原鄉網路剝離的過程。從幼稚園到國中階段,尚未離家,學校中還是熟悉的族人;一到高中離家就學,不熟悉的環境與不同族群的同學,一旦在校園中面臨歧視,找不到支持網絡來穩定就學,導致在人際交往上容易面臨挫折而缺乏自信,甚至對族群認同上也易有自我否定情形。

原住民族兒少孕產婦現況與挑戰

研究發展部/公共溝通部


圖為安心媽媽計畫_ 到宅服務

根據戶政司的統計,102-110 年間,未成年少女生育率大約維持在千分之四左右,生育數約 2,000 多人,小媽媽需要政府跟民間高度正視。小媽媽的出現不該被貼上標籤,更不該被視為問題。

根據至善與輔仁大學社工系劉香蘭老師合作的研究結果指出,受訪的原住民族少女因居住地區地處偏遠,沒有高中職,必須提早離開家庭到都市生活、與父母分離,都可能使得原住民族兒少失去家庭依附,進而傾向「依靠朋友」,並在需要經濟支持和感情慰藉的情境下懷孕,成為該族群生育率攀升的可能原因之一。

原住民族兒少權益論壇 三方對話創造友善社會

研究發展部/公共溝通部

為加強政府部門、學界和民間NGO團體對議題的理解、並強化三方彼此的對話、開創未來合作的契機,至善於2022年10月25日下午舉辦「臺灣原住民族兒少權益論壇」。

本次論壇有〈未成年原住民族孕產婦〉以及〈原住民族兒少歧視〉2大主題。自 2018 年開始,至善即針對原住民族孕產婦(包含未成年原住民孕產婦)的議題投入資源做相關研究及服務,過程中也因此發現了原住民族孕產婦無論在育兒、工作、社會支持都有其困境和需求,本次對話,便是為了聚焦在小媽媽的文化脈絡與社會協助,希望能進一步帶領社會認識現況。而在歧視這一個議題上,自 2019 年起,至善即針對原住民族兒少在校園所面臨的歧視問題進行多項研究探討,努力將台灣社會從「看見問題」的路上,推進至「解決問題」之途。

成為生日捐大使,你就是孩子的陪伴者

公共溝通部專員 劉品羿

生日捐 2.0 活動推出後,不少朋友私訊給我們的社群小編關切的詢問:「 至善會怎麼使用這筆錢呢?我捐的錢可以指定用途嗎?」趁這個機會,我們把至善在亞洲四地做的兒少服務做了個總整理,每一位想要參與生日捐的朋友都可以依照個人的能力與喜好選擇想要捐助的計畫方案,成為孩子重要的陪伴者。

陪著台灣原鄉的孩子種菜 一起親近土地

頁面

訂閱 RSS - 至善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