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教育者的觀察—當老師來到「我們的島」
減少說教,開啟孩子與我們的對話
研發部/公共溝通部
「我們的島」將於今年11月正式發布,發布前,至善透過辦理桌遊測試工作坊,聆聽並收集參與者的回饋和建議,用以規劃初階及進階的桌遊工作坊內容,這將有助於未來有意願在課堂上使用「我們的島」討論歧視議題的老師們更加得心應手地運用桌遊。
另外,至善也從桌遊測試工作坊當中,藉以窺探到實際在教育現場的教師和工作者們的眼裡,所看見校園歧視的真實樣貌,以及他們對「我們的島」的真實想法。
圖為賴淑雅老師參與桌遊培訓工作坊
教育者看見的校園問題
對於校園歧視的現況,在英明國中任教的盧宣蓉老師給了至善一個很明確的回應:「歧視跟偏見是普遍存在的。」他看見的校園,孩子時常「無心的」出現言語上的霸凌,可能是針對同儕的外型、成績、擔任的職務等等,都能成為孩子們霸凌的理由之一。「這種霸凌氛圍是會傳染的,受欺負的孩子會比較不想來上課,經常請假。」而當學習的機會減少,意味著孩子的發展跟著受限,這促使著盧老師想藉由培訓研習營,多了解推動校園友善的方法。
而身為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創辦人的賴淑雅老師,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以來都有在帶領國高中生從戲劇訓練中了解原住民的教育問題,並嘗試以不同的方法探討相關議題。當談到互動經驗時,賴老師說明:「很多學生從沒去過部落,如果你讓他去以角色扮演去呈現原住民部落時,他可能會表演圍圈圈跳豐年祭、喝酒唱歌等等元素。但是當你問他原住民都是天天這樣嗎?學生也會展現他的遲疑,告訴我應該不是這樣。」這些過程就開啟了對話,讓我們從中探討彼此的差異。
圖為每個看法都值得被尊重
當教師來到我們的島
透過至善的桌遊培訓營,兩位老師都認同「我們的島」傳達出強烈的議題感,它強調口語表達的特質,會促進學生需要不斷思考跟說明。賴老師表示:「我想桌遊對學生來說確實是種適合融入的媒介。而這個桌遊不會告訴學生這是有關原住民的議題,它試圖用虛構的故事讓大家探討,我覺得很有意思。」
不過賴老師也提到,參與遊戲的孩子們需要大量使用大腦跟嘴巴進行遊戲,仔細想策略跟原因,這部分對沒自信的學生來說或許是比較辛苦的,也因此,現場老師的引導真的就變得很重要。
圖為打破組別互動
盧老師則仔細回想班上的學生們,他認為現代的孩子很擅長在網路上與人互動,反而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的互動練習減少了,所以這可能讓他們習慣以比較自我中心的方式去看待他人。而遊戲本身就是利用一種角色扮演和換位思考,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話題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我覺得就是要讓孩子從看見什麼是歧視、什麼是霸凌開始。有時候霸凌者認為自己是開玩笑或隨口說說,但卻對孩子產生很強烈的影響。」
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在遊戲中教導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將這些思考帶回到日常生活中,讓他們能夠在實際行動中實現對歧視的理解和改變。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特別能察覺孩子細膩的心理變化,尤其現代透過網路資訊的傳播,使得孩子們早熟也早慧,對於大人想「說教」的意圖特別敏銳,因此如何正確的引導他們去思考、去理解,絕對是值得至善去反覆琢磨的。
圖為高雄場培訓,感謝高雄的老師們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