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24至善雲南「快樂暑假、你我童行」雜感 一起陪雲南大山裡的孩子好好長大 至善行旅團員 廖建智 忘了什麼時候、什麼機緣加入至善雲南學童認養(緣起),也不記得甚麼時候終止了認養(緣滅) 。收到至善基金會的媚兒,寫著「至善行旅,不只是一趟旅行,也不只是做公益或文化體驗,而是一條通往尊重多元文化,協助弱勢地區發展的至美至善之路。誠摯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同行,看見美好!」看了這麼感性、這麼有吸引力、號召力的邀請函,就報名參加了至善雲南行(再續前緣)。人生,不就是緣起緣落。 閱讀更多關於參加2024至善雲南「快樂暑假、你我童行」雜感
2024跟著至善到麗江 欣見善的循環與愛心匯集 至善行旅團員 林政憲 至善基金會在雲南耕耘近20年了, 耳聞其工作成果豐盛,而我有些慚愧到今年才有機會去親身體驗。 圖為茶馬古道沿途景色 閱讀更多關於2024跟著至善到麗江
美麗的重逢 繼續傳遞愛與溫暖 感謝至善行旅將認養媽媽從千里之外帶來與我相會 雲南代表處 和秀梅 人生的旅途,就像一場奇妙的冒險,充滿了無數的驚喜與感動。而那些不期而遇的重逢,更是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生命的天空。從被至善資助到成為至善工作者的一員,我的人生軌跡因一份溫暖的善意而改變。 圖為感謝至善行旅的腳步來到雲南,把認養媽媽帶來我身邊 閱讀更多關於美麗的重逢 繼續傳遞愛與溫暖
為守護雲南大山孩子那一抹純真的笑容 至善行旅雲南行有感 公共溝通部 蔡哲雅 「哇~好好看呀!」兩個莫約四、五年級的女孩,穿著納西族傳統服飾走進來,聽到這句後她們露出羞澀的微笑並加快腳步準備待會的表演。 受到凱米颱風阻撓,飛了大半個中國好不容易終於抵達雲南麗江後,我們一行人又繼續風塵僕僕前往兒童之家,參與大學生返鄉服務最後一天的活動。我的心情是雀躍中帶點緊張,雀躍的是,加入至善後,終於有機會親自走進大山,親自體會服務現場實際的樣貌,緊張的是,我該如何與這些孩子們互動呢?但當我踏入兒童之家五分鐘後,看見每個孩子都很有禮貌的和人打招呼,並積極地準備下午的表演,我的擔心立刻煙消雲散。 閱讀更多關於為守護雲南大山孩子那一抹純真的笑容
來自教育者的觀察—當老師來到「我們的島」 減少說教,開啟孩子與我們的對話 研發部/公共溝通部 「我們的島」將於今年11月正式發布,發布前,至善透過辦理桌遊測試工作坊,聆聽並收集參與者的回饋和建議,用以規劃初階及進階的桌遊工作坊內容,這將有助於未來有意願在課堂上使用「我們的島」討論歧視議題的老師們更加得心應手地運用桌遊。 另外,至善也從桌遊測試工作坊當中,藉以窺探到實際在教育現場的教師和工作者們的眼裡,所看見校園歧視的真實樣貌,以及他們對「我們的島」的真實想法。 閱讀更多關於來自教育者的觀察—當老師來到「我們的島」
至善攜手玩轉學校 打造我們的島 多元包容 尊重理解 研發部/公共溝通部 歧視現象不止發生在原住民身上,我們與身邊的人或許都曾因為性別、樣貌、口音、國籍、職業、性向等因素歧視過別人或是受到歧視,玩轉學校引導師汪汪說:「歧視比我們想像的更靠近也更頻繁,像是可能因為膚色深就問對方是原住民嗎?或是對非都會區的人說你是是騎山豬上學啊,這些語言其實都帶有著隱微歧視的現象。」 閱讀更多關於至善攜手玩轉學校 打造我們的島
至善推動議題式桌遊「我們的島」 提高覺察減少歧視 研發部/公共溝通部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與他人互動時,是否有過因對方的言行而感到不舒服的情況呢?回想這些情況,我們發現大多數源自於對彼此的差異缺乏理解或者產生誤解。這些差異可能是天生的,比如種族、性別、外貌,也可能是後天的,像是收入、職業等等。許多在生活中固化的刻板印象可能會導致偏見和歧視,影響著我們與他人的互動而不自覺。 閱讀更多關於至善推動議題式桌遊「我們的島」
難忘的人生體驗 至善行旅參加者 台南一中 丁昱嘉 至善行旅越南行 圖為是不是真的長得很像我弟弟 進入高中後的第一學期,有幸能夠參加至善行旅,與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一同前往越南,參訪至善越南工作站、受助幼兒園及孤兒院,並與助學認養的孩童進行見面。 閱讀更多關於難忘的人生體驗
緣緣相抱 至善行旅參加者 韋樞 一趟良緣善行 圖為和我極相似的越南女兒 一趟 8 天的越南認養人行旅徹底顛覆我對於「省親」的看法和想法。原本該是個人式的省親居然演變成集體式省親。抵達越南第2天我便和自己認養的小朋友碰面,兩個多小時從陌生、了解到微熱與道別,隨後幾天登場的省親陣仗,內容不同卻結構相似地重複上演,讓我深刻體會到集體式省親的魔力和絲縷交織。 閱讀更多關於緣緣相抱
始於至善 擇善固執 至善行旅參加者 高雄信義國小楊幸蓉老師 愛的行旅 圖為我和小梅終於相見了 2023 歲末臘月,清晨微冷天未亮,我懷著期待的心情,準備啟程前往越南,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由至善基金會舉辦的「至善行旅」,毫無意外的,這是一趟充滿愛的行旅。 閱讀更多關於始於至善 擇善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