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特輯

至善攜手玩轉學校 打造我們的島

多元包容 尊重理解 

研發部/公共溝通部 

歧視現象不止發生在原住民身上,我們與身邊的人或許都曾因為性別、樣貌、口音、國籍、職業、性向等因素歧視過別人或是受到歧視,玩轉學校引導師汪汪說:「歧視比我們想像的更靠近也更頻繁,像是可能因為膚色深就問對方是原住民嗎?或是對非都會區的人說你是是騎山豬上學啊,這些語言其實都帶有著隱微歧視的現象。」 

至善推動議題式桌遊「我們的島」

提高覺察減少歧視 

研發部/公共溝通部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與他人互動時,是否有過因對方的言行而感到不舒服的情況呢?回想這些情況,我們發現大多數源自於對彼此的差異缺乏理解或者產生誤解。這些差異可能是天生的,比如種族、性別、外貌,也可能是後天的,像是收入、職業等等。許多在生活中固化的刻板印象可能會導致偏見和歧視,影響著我們與他人的互動而不自覺。 

難忘的人生體驗

至善行旅參加者 台南一中 丁昱嘉 

至善行旅越南行


圖為是不是真的長得很像我弟弟

進入高中後的第一學期,有幸能夠參加至善行旅,與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一同前往越南,參訪至善越南工作站、受助幼兒園及孤兒院,並與助學認養的孩童進行見面。

緣緣相抱

至善行旅參加者  韋樞

一趟良緣善行


圖為和我極相似的越南女兒

一趟 8 天的越南認養人行旅徹底顛覆我對於「省親」的看法和想法。原本該是個人式的省親居然演變成集體式省親。抵達越南第2天我便和自己認養的小朋友碰面,兩個多小時從陌生、了解到微熱與道別,隨後幾天登場的省親陣仗,內容不同卻結構相似地重複上演,讓我深刻體會到集體式省親的魔力和絲縷交織。

始於至善 擇善固執

至善行旅參加者 高雄信義國小楊幸蓉老師

愛的行旅


圖為我和小梅終於相見了

2023 歲末臘月,清晨微冷天未亮,我懷著期待的心情,準備啟程前往越南,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由至善基金會舉辦的「至善行旅」,毫無意外的,這是一趟充滿愛的行旅。

滿是愛的旅程

越南工作站 阮黃青草
公共溝通部   王顥學

睽違四年越南行紀實


圖為團員和向協幼兒園師生合影

2023 年末,是中越的雨季,天氣又濕又冷,但作為認養人與認養孩童愛心橋梁的至善工作團隊,卻感到無比溫暖。受到疫情影響,睽違四年,我們終於迎來帶著思念來到越南的台灣認養人們…

友善教學X友善空間

公共溝通部

師者不僅傳道授業解惑


泰雅編織課是尖石國中民族文化課程重要的一環,圖為彭校長與尖中織女們合影

韓愈在師說裡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第一屆校園族群友善獎四位得獎的校長老師們,在多元文化的校園裡,不只做到為孩子們傳道授業解惑,還努力營造友善空間、環境和氛圍,努力接住每一個孩子。

尖石國中彭清宏校長

打造友善教學制度、友善課程和友善環境

公共溝通部

讓多元文化成為學校最珍貴的資產

今年四月,國內某所高中學生以「烯環鈉」(諧音:死蕃仔)作為園遊會文宣的新聞,引發各界的關注與討論,由此可見,校園中的「歧視」現況,已是不容忽視的議題。而學校如何透過教學制度、課程設計及環境空間的營造,讓多元文化成為學校師生間最珍貴的資產,考驗著師長們的智慧。第一屆校園友善獎團體獎得獎的三所學校:高雄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基隆八斗高級中學及高雄鳳山高中,長期於校內推動原住民族友善的教學制度、課程安排及環境空間,且營造與學校所屬社區友善互動,讓每一個學生穩穩被接住。

高雄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

至善舉辦首屆校園族群友善獎

公共溝通部

致力打造多元文化共融的友善校園環境


圖為得獎者頭戴花環與至善董監事共同合影留念。左起:至善董事林雍智 、金山高中老師黃曉慧 、至善董事吳咨杏 、巴楠花國中小學主任莊宜螢、鳳山高中校長吳曉暢、至善董事長紀雅雲、八斗高中校長許文璋、監察委員葉大華、至善執行長洪智杰、明道高中老師蔡明恆、尖石國中校長彭清宏、花蓮女中老師季紅瑋、至善董事李明政、至善董事王亞維、至善董事汪明輝

頁面

訂閱 RSS - 至善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