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攜手玩轉學校 打造我們的島
多元包容 尊重理解
研發部/公共溝通部
歧視現象不止發生在原住民身上,我們與身邊的人或許都曾因為性別、樣貌、口音、國籍、職業、性向等因素歧視過別人或是受到歧視,玩轉學校引導師汪汪說:「歧視比我們想像的更靠近也更頻繁,像是可能因為膚色深就問對方是原住民嗎?或是對非都會區的人說你是是騎山豬上學啊,這些語言其實都帶有著隱微歧視的現象。」
為了引導孩子理解歧視議題,至善在倡議台灣兒少福利這條路上,必定也需要尋求專業的夥伴一起同行。本次至善特別與「玩轉學校」合作,就是希望借重玩轉學校多年來製作議題式桌遊的經驗,設計出適合孩子的遊戲改變社會看待這項議題的方式。
圖為我們的島透過五種角色扮演進入遊戲
孩子在意的,就是我們在意的
既然想要孩子融入情境,那遊戲得有趣是一定的!「我們的島」美術視覺跟情境設計都參考了電玩遊戲,像裡面有「騎士團」、「彩虹繪師」、「說書人」等等角色讓孩子進入角色扮演,而遊戲也以微小事件拉開序幕、慢慢推進,像是「彩虹族人就是要會畫畫」這個事件,以此去質疑一位不會畫畫的彩虹族的身份。
由於桌遊核心是討論原住民歧視議題,因此,我們當然十分關心原住民學生在遊玩時會不會受到「二度傷害」,沒想到孩子卻爽朗的告訴我們「不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我覺得這是很特別的遊戲啊,我只是投入在扮演這個角色而已。」汪汪老師告訴我們:「談論歧視問題最常面臨的考驗是,到底它與言論自由之間的界線在哪?對孩子來說,遊戲中的角色扮演反而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情境去同理『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這樣做』、『原來被誤解是這種心情』。」
圖為每個人表達自己的看法與立場
這座島嶼要前往的未來
在桌遊培訓測試時,有位任教20多年的老師告訴至善,「以前我聽到孩子講歧視笑話時,我都會下意識覺得那孩子是故意的,但經過今天的遊戲,我開始認真思索,有沒有可能他那樣做是因為他還不理解呢?」強烈的指責會帶來對抗,拿掉對立的情緒,一起投入遊戲中互動與溝通,是貼近彼此的好方法。
圖為小組討論熱烈
汪汪老師也分享過去經驗:「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意義,挑戰型的孩子有可能在過去面對大人時,經常受到壓抑導致挫敗感,所以當他感受到大人施壓時,就會想要試圖反抗跟挑戰。我們玩轉學校有個信念是,沒有百分百的完美教材,每套教材都需要老師找到他與學生的相處方式。而且這是一套在理解價值觀的遊戲,難度一定會比一般的教材教育更高。」
因此,後續種子教師的培訓就格外重要,至善正計畫籌組種子教師團,進行教師的培訓,以提升教師對歧視議題的知能,讓老師具備在課堂上回應學生對歧視議題的提問和帶領學生進行反思的能力,並能有效地解決校園中因歧視產生的衝突事件,使校園環境更加友善安全。
圖為遊戲結束後參與者分享心得
無論在遊戲裡還是遊戲外,「尊重」與「理解」是美好社會的必要元素,至善基金會將持續推動改變的力量,直到我們的島真正成為一個更為多元包容、善待彼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