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培力三十年

陪伴培力三十年

執行長 洪智杰

圖為今年6月前往緬甸與在地合作組織MM 討論地震災後重建計畫

​在住家附近找了一間傳統推拿,定期去按摩放鬆,跟師傅混熟了,自然會聊到至善的工作,師傅一次好奇問我:「你們基金會做了這麼多年,覺得真的能改變什麼嗎?」突然而至的大哉問,讓我沉思了好一會兒。

我回答:「你想,人跟人的關係,從陌生到熟悉是不是可以改變。經過不斷學習,能夠充分掌握一種技術或學問也是一種改變。透過實證研究對話思辨,政策法令可以改變。還有,轉換觀點也是一種改變。例如泰雅族的獵人身手靈活矯健可以在山中追捕山豬,魯凱族的獵人善於觀察環境佈置陷阱抓捕獵物,同樣在山林中打獵,不同文化族群因自身條件的優勢發展出不同的生存策略。當遇到問題時適時轉換觀點找出新方法,能讓工作推動更順利,更是創造力的展現。」師傅聽了頗為滿意,覺得我很認真的解答了他的疑問,便專心推拿起來。

其實我回應師傅的內容,就是陪伴與培力,至善從事兒少發展工作三十年摸索得出的改變理論。「陪伴」是關係,講究人與人的良好連結、營造安全感信任感、得以展現脆弱完成修復和療癒。有了好的陪伴為基礎,至善依此開展「培力」工作,其中蘊含學習力、對話力、創造力等三個面向。透過有效的學習我們增加了個人的能力;透過平等對話善意溝通我們有機會去調整組織甚至國家的政策結構;秉持尊重欣賞多元文化的態度,我們更可以吸收各種觀點成為我們的養分,演繹創造出各種策略去突破困境順利發展。

社會福利機構面對盤根錯節的社會問題,需要反覆磨練長出厲害的本領來回應各種挑戰,倘若不是社會各界提供穩定的信任支持與愛心滋潤,至善團隊亦不可能獨力走過這漫漫長途,走筆至此心中滿滿的感謝,但願同行的大家,都能常保平安幸福,不忘彼此陪伴守護,繼續前行。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

會訊季刊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