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要的幼教環境 與你我想像不一樣 - 聯合報

部落要的幼教環境 與你我想像不一樣 - 聯合報

2016-04-26
「或許沒有教育體系那麼專業,但我們清楚部落實際需求、努力做我們能做的。」這是部落媽媽們最真切的心聲。雖然政府透過鼓勵國小廣設國幼班解決偏鄉幼教需求,對於部落來說,有時還是難以貼近部落實際需要,因而開展出屬於部落的多元幼照方式,但在幼托整合後,面臨走入體系、申請設立登記的挑戰。
 
田間、山林,就是部落媽媽們最好的教室。圖為馬里光部落幼兒照顧中心老師沙美・伍道帶孩子到田裡認識小米作物。記者洪欣慈/攝影
 
2012年幼托整合,教育部訂定「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針對師資、空間進行規範,但因條件嚴格、申請程序繁複,讓不少部落運作多年的幼兒照顧中心面臨登記困境,至今只有屏東縣五間申請成功,南投、苗栗、新竹等縣都有部落幼兒照顧中心因此關閉,不少部落幼兒園則已和該辦法奮鬥多年。
 
・司馬庫斯 所有族人都是老師
 
位於新竹尖石鄉深山的司馬庫斯,早期因交通不便、電力供應困難,被稱為黑色部落,對司馬庫斯裡的幼兒而言,若部落沒有自己的幼兒園,來回還是得花上3、4小時車程,才能到最近的國幼班。
 
司馬庫斯教育文化部長拉互依・倚岕說,小朋友愛玩,曾經把來司馬庫斯旅遊的中型巴士玻璃打破,父母幾個月的薪水都不夠賠償,類似事件一多,讓部落開始思考需要有自己的幼兒園、有人照顧孩子,因而召開多次部落會議,由部落媽媽擔任老師,在二OO九年成立部落幼兒園,現正申請設立登記。
 
司馬庫斯幼兒園會讓中、大班孩子自己動手做午餐,再一起用餐,學習生活知識。記者洪欣慈/攝影
 
司馬庫斯幼兒園內現有15位學生,部落裡的所有族人、家長、牧師、小學生都是幼兒們的老師,山林就是教室,午餐時會放手讓中、大班孩子合力完成、再一起共食,孩子在部落環境裡自然學習,也讓部落知識能向下扎根。
 
・養老幼照中心 改變孩子人生
 
山另一頭的養老部落,以前若要上幼兒園,得到車程約40分鐘的秀巒國小,家人無法接送情況下,孩子多隨老人家一起下田,錯失黃金學習期。10年前至善基金會成立部落幼兒照顧中心,培力部落媽媽為老師,發展屬於部落的特有文化課程,幾年下來孩子明顯轉變。現則因土地問題暫時關閉。
 
至善基金會幼照督導何淑雲說,部落孩子到了國小因交通距離多半要住校,以前養老的孩子因為缺乏幼兒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常髒髒的去學校,容易被排擠、霸凌,繼而失去學習興趣,國中就輟學,但有幼照中心後,「很多小學老師回饋說養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上課態度都很棒。」
 
何淑雲說,部落幼照中心有些功能國幼班很難做到,例如部落多為隔代教養家庭,家中剩務農的阿公阿嬤,有時候農忙期間,家長清晨問可否先送孩子過來,或因忙碌沒辦法來接,部落媽媽會先帶孩子回家,甚至讓孩子留宿。與國幼班不同,幼照中心不收費,家長會以「換工」方式回饋,照顧經濟弱勢家庭。
 

深入瞭解「陪你長大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