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愛至善】為孩子留下族裡的文化根基 / 南部工作站 羅紀彥

【友愛至善】為孩子留下族裡的文化根基 / 南部工作站 羅紀彥

這裡的孩子有來自Bunun(布農族)和Kanakanavu(卡那卡那富族),及少數原漢通婚,還有非原住民的孩子。我們希望可以陪伴部落孩童,在成長的生命中孕育其文化種子,因此,我們特以部落年度重要歲時祭儀,Bunun的「射耳祭」,及kanakanavu族的「米貢祭」為文化學習重要課程。

「米貢祭」是台灣第16族的「卡那卡那富族」非常重要的祭典,除了感恩小米的豐收,也蘊含著對天、地、神和祖靈的感恩!而小米的豐收也代表族人/族群生命的延續。今年我們特別規劃課程單元,希望在舉行祭典前,邀請在地耆老授課,協助小朋友了解儀式內涵。從採集、傳統食物、傳說、祭儀、歌謠文化等,認識瀕臨消逝的南島語系古老溪流文化民族「卡那卡那富族」。

10月15日文化課程,上課教室在Toona tamu(有老人在的地方),是文化再現操作場域,實地接觸傳統領域,回歸純樸,主要希望孩子們離開封閉的空間,可以輕鬆沒有壓力的學習。

這一天因為六年級的學生參加畢業旅行,有些孩子校裡還有活動,所以來的孩子以中年級的較多。我們邀請部落耆老,擔任文化課程的講師,課程從「米貢祭」由來和禁忌開始,利用投影片和繪製圖卡、有獎徵答的方式,配合耆老傳承文化授課講述給孩子們聽。還介紹了進行祭典儀式的場所cakuru(男子集會所)僅限男性進入,是重要的禁忌之一,一定要尊重。也讓孩子認識祭典準備的傳統食物,包含pepe(年糕)和aram(豬肉)、vinau(小米)、vutukuru(魚)等。

在課堂裡看見孩子與耆老之間的互動是很好的文化傳承過程,身為Bunun族工作者的我,除了學習其他族群文化,也感受到孩子認識自己的文化,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文化再現體驗。期望藉由文化傳承與語言恢復的工作,讓我們陪伴照顧的這些孩子能留下自己族裡的文化根基。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