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特輯】我們期待著孩子得到什麼? / 攝影老師 艾菲爾

【至善特輯】我們期待著孩子得到什麼? / 攝影老師 艾菲爾

「陪伴」是至善基金會教會我切入孩子們的唯一方式,而「發現與看見」是我唯一希望孩子們能學會的成果。

孩子們在攝影課的ㄧ開始,最常問我的ㄧ個問題是「老師,我這樣拍對不對?」,而我的回答是:「拍照沒有對不對,只有喜不喜歡,你可以問我喜不喜歡這張照片,但我更希望能由你來告訴我,你喜不喜歡這張照片?而理由?」教學的過程中,攝影技巧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能不談就不談。

那到底什麼東西才是我們期待孩子能得到的?

趴在地上拍照,雖然孩子們身上的衣服總是髒兮兮,但孩子們能更貼近土地,能學會放下身段低身在環境與眾人之中;透過拍照,孩子們按下快門前的專注,孩子們按下快門後觀看LCD裡自己拍的照片,ㄧ個個都露出了滿意的表情;透過尋找題材,孩子們更加的專注觀察自己生活週遭的人事物。

透過攝影,我們希望能讓孩子們學會「觀察」、「專注」、「轉換視野」,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快樂與喜悅」。我們不期待孩子們會拍出什麼曠世鉅作,只希望他們透過不斷的拍照,不斷的拉近與長輩們的距離、不斷的擁抱環境與土地,學會更多的專注力、觀察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擁有更多的喜悅與笑容,這才是這堂攝影課在我心目中最棒的意義!

攝影產生自信,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往往要藉由讓孩子們不斷的嘗試才能慢慢累積。自信的產生絕對不是憑空構築,非得要讓孩子們不斷的嘗試(失敗)後,才能漸漸了解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那怕只是吉光片羽也好!

在我攝影教學的課程中,我非常強調孩子們「不要用中央構圖法」,會這樣要求就是希望孩子們多方嘗試把主體放在各種不同位置。所以我設立了一個框架讓孩子們不再依靠中央構圖來突破更多的其他框架!透過某些合理的條件,讓孩子們學會改變,他們才有機會選擇。即使「他們選擇不變」,這也是一種選擇。

我也不要求他們理解光圈、快門、感光度,也不想教更多複雜的拍攝手法,單純就是教他們怎麼使用相機。孩子們真正的攝影課應該是下課後、回家後,自己拿著相機到處去拍和玩、去尋找那些「原本就已經存在,自己卻不曾看過的風景」。 當他們學會「尋找」與「發現」的時候,自信就會漸漸累積,而且伴隨著自信出現的是「開心」與「希望」。

而我的工作(攝影教學)除了教他們使用相機,還有一個就是挑出他們拍攝的很棒作品讓其他孩子們欣賞與了解自己的不足,也挑出他們共通的問題,期待他們能降低這些問題產生的機會。在藝術的創作裡,唯一的框架與條件就是「拿掉你的條件與框架,隨便你表現」。

或許,這些孩子們因為某些因素在體制內的課業表現不如預期,但就如前校長所說的:「只要孩子們能持續的提昇專注力,只要沉的住氣、不浮動,那麼很多問題慢慢就會迎刃而解。」

我不希望孩子們能成為攝影家,只是希望能藉由陪伴讓孩子們學習到怎樣看見這個世界!

期待更多人一起來陪伴這群山裡的孩子!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