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新聞】吹 想家的人 / 研發部 楊曜誦

【至善新聞】吹 想家的人 / 研發部 楊曜誦

借用南部工作站同仁所提供給華碩基金會2010-2014年報的標題-「吹,想家的人」,我才發覺原來五年就這樣走完了,而很多的政府與民間的計畫也將告一段落,部落的工作即將開始新的里程碑,回歸基本,重新整合。

除了感謝還有成長

在南部工作站告別大家之前,湘淳主任與團隊共同舉辦了名為【1737什麼樣子】的分享感恩會,感謝所有這五年多來支持著南部工作站的夥伴以及在重建路上打拼的每一個部落工作者。大武彭玉花村長在【樂,生活的樣子】的活動中說著:「很感謝因為風災反而讓部落開始改變,2015年開始我們要在自己的家鄉霧台大武部落辦理全母語托育班,前幾年我們的第一步就是回部落,五年過後的現在是第二步了,我們要把孩子帶回去了。謝謝楊江瑛督導、羅紀彥社工的陪伴,雖然你們的辦公室沒有了,但是大武山上的辦公室已經幫妳們準備好了,隨時歡迎你們!」;達卡努瓦的婦女林江梅英(我們都叫她大姊)說:「這五年,我已經從少婦,變成了VUVU(阿嬤),至善就這樣陪著我們一起回家。在新竹尖石鄉學習製作酵素和養雞的過程吃到了"得麼面"(泰雅族傳統的生醃肉),就有了"得麼面"麵包,黃湘淳主任在台北吃了一個薑黃培根麵包 於是就跟團隊婦女討論要不要來發展這種麵包…」;達卡努瓦的站長阿布娪說:「至善團隊和我們一起面對土地,和土地一起呼吸,用著從土地長出來的食物南瓜、薑黃…用麵包乘載著一群人的照顧,也要感謝這些日子一直都在崗位上的同仁們,因為這是一個特別的團隊,一個善解人意的團隊,至善和部落的合作是不容易的、跨族群的、不容易跨過去的。」;大社員鄉小組的吾東說:「謝謝共學的老師 (天立、江瑛、蕙婷),謝謝至善的這幾個夥伴一起拔草、開墾、一起討論,經過這一次的烤芋頭我感受到,只要有土地就有不一樣,看到芋頭可以保存起來是最重要的。」

兒童照顧不停 社區照顧方案實驗

有人問至善接下來在南部工作站的服務會怎麼轉進或是移動呢?本會在經費有限的情況,針對104年先回歸到基本針對原住民地區五到十七歲兒童青少年繼續服務,持續與在地組織共同守護原鄉兒童,除此之外,也針對屏東大社原鄉部落發展共食共學計畫以及高雄達卡努瓦部落深山裡的願景窯計畫,透過兩個實驗計畫持續與研究發展屬於原鄉地區的共同照顧。部落在地組織與本會想的是,我們如何在照顧的過程之中,將婦女、兒童以及老人循環的彼此照顧模式,具體再現。

謝謝這五年來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以及華碩基金會的的陪伴,讓部落與本會得以成長,也謝謝認養人長期支持八八重建工作,五年後的各專案,都重新從重建中找到一條回家的路,大家都在每一個角落中努力著。大社原鄉的皇帝筍與有機雞、達卡努瓦的在地特色麵包、大武小米與紅藜,都是部落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八八風災的風吹向了大家,但也更清楚我們的未來在哪裡,再次謝謝南部工作站的團隊這五年多來的努力。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