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心語】一堂困難的公民課 / 執行長 洪智杰

【至善心語】一堂困難的公民課 / 執行長 洪智杰

幾個月前,我和同仁聊到原住民國中方案,社工告訴我,原住民同學覺得最難的是公民課。我十分驚訝,因為初中時,公民與道德課對我這個漢人來說,是很容易得分的科目。

經學校社工解釋才知道,原來,在同學的心中,「公民」「權利」是很抽象的概念,加上這堂課常被老師「借用」去上別的課,讓孩子對它很「無感」,因此在學習上感到困難。

這堂困難的公民課,我們該如何回應?抽象的概念怎樣與生活經驗或具體的實踐行動連結呢?這次對話帶給我的疑惑,像粒種子,在心中埋藏著。

後來有緣與東吳社工系李明政老師對話,除了談到方案如何設計與分類,更談到目標與手段方法的邏輯必須一致,才能顯現方案成效。

兩次對話為我帶來靈光乍現的一刻。長期以來,至善一線社工勇於行動,行動就是力量,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做,高懸的願景被視為理所當然,鮮少針對服務計畫去談論與深究「為什麼」?原來,對於國中生或社工員來說,如何將抽象概念融合於生活中的挑戰是非常相似的。

時值年終、至善內部規劃2018年度服務計畫之際,行動之前,希望有更多思考,專注的問自己「Why」,而不僅是「How」,同仁間展開了不同以往的對話,譬如「在此願景之下,我們面對並處理的兒少權益是什麼?」,特別聚焦討論計畫願景、目標上的關聯。

這是一趟自我辯證的過程,至善的工作者一直以來既熱情又理想,但是忙碌的日常讓我們把追求兒少發展權益等願景,視為理所當然而忘記回頭檢視是否有所偏離。

但,從現在開始,你可能會看見、聽到,感受到,至善有更多關於兒少發展權益的討論,這是因為我們期待,把願景標示更清楚,強化大家的意念,讓至善視角站上制高點,方向更明確,行動更有力。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