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新聞】教保中心為何難產?/ 企宣部 顏瓊玉

【至善新聞】教保中心為何難產?/ 企宣部 顏瓊玉

(幼照論壇首場討論教保中心設立困境) 

2017原住民族幼照論各界來找答案

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簡稱教保中心),是現行原住民幼兒托育的重要場所,但立法推行了逾5年,至今全台僅設立了8所,2017年新增園所數更掛零。由至善主辦的2017原住民族幼兒照顧論壇,邀集官、學、研與部落工作者共同討論困境與解方。

2017年12月16日,第二屆原住民族幼兒照顧論壇在台北登場,數十位遠從原鄉部落的幼照工作者出席分享經驗,他們對教保中心設立的困境都異口同聲表示,關鍵在於法令對「場所」限制太嚴格,來自花蓮的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秘書長Sifo Lakaw更直言:「我們不斷在自己土地上流浪,在自己土地上成為異鄉人。」

(花蓮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秘書長Sifo Lakaw來分享)

長年在花蓮力行「自己的孩子自己教」,這兩年號召了一群有相同理念的家長,想要尋找一個專屬自己族群的教育空間,用自己的方式教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光是尋找適合場所就卡住。

他們找到一處環境良好的農園,可是,「房子在農地上,不合規」。他們再去查看閒置已久的吉安鄉花蓮菸廠,佔地四・九公頃,面積非常大,但「是一個廢墟,長年缺乏管理,小偷把鋁門都偷走了。」他們再去找學校商量,能否讓附幼轉型,納入文化元素,但,「學校的想法和我們完全不一樣。」

上述所指的法令就是《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條文明定,教保中心的場所必須具有使用執照,符合消防規定,優先使用一樓,農地、工廠用地都不合法。

(馬里光部落教保中心部落媽媽與阿美來分享)

這些條件在都會區可能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在原鄉部落裡,多數建築物都很老舊,遑論持有合法的建築執照。這個困境連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特殊及幼兒教育科科長鄒逢益也感同身受,過去一年,他和當地部落人士也在尋找適合場地,一處私立幼兒園願意提供二樓空間,另一處空間願意提供三樓,「但(辦法)第條規定要使用一樓。」

鄒逢益說,部落的孩子非常需要照顧,但都會區幼托規定部落要一體適用,希望能解套,否則,連場地都找不到,遑論師資、課程、經費等問題。

(現行八家教保中心設立於原鄉部落,至善基金會提醒主管機關都會區的原住民聚落也有需求)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則表示,《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即將修法,將放寬位於都市計畫區內的教保中心,得以結構安全證明文件替代建築使用執照,屆時像是新竹尖石、五峰,新北市烏來等地,都可以不用像現行有這麼嚴格的限制。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現今台灣在部落幼照課題已具有全球思維、在地實踐的行動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說不遺漏任何人(),很感動有這麼多人願意關心原鄉的孩子,希望推動的過程中能做到更好,再往前一步,讓原住民的孩子能得到充分照顧。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