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友愛】看,部落在移動!/ 都原小組 蘇翠涵

【至善友愛】看,部落在移動!/ 都原小組 蘇翠涵

(飛頓耐協會理事長林芳羽跟孩子分享早期部落文化) 

新舊部落模樣,生活記錄展來告訴孩子們

2017年底,我們與汐止花東新村在地組織「飛頓耐溫馨關懷協會」一起在社區舉辦為期一個週的《舊花東部落─生活紀錄展》,邀集社區老中青三代參與,透過影像,大家共同回憶舊部落的生活樣貌,帶孩子看見部落移動的脈絡紀錄。

我們位於汐止花東新村的照顧聚點將轉換,既有空間將由社區的原住民組織「飛頓耐」進駐,都原小組因此舉辦了這場生活展,一方面告別,另一方面也是相聚,聚在一起,是阿美族人的天性。

大約是在40年前,北上工作、來自花東縱谷的阿美族人開始聚集在汐止北二高、新台五路高架橋下,他們用板模搭起棲身之所,形成「花東新村」。

(花東舊部落現在只能靠老照片來回憶了)

部落耆老黃榮順娓娓道來:「那時候來台北工作,沒有錢租房子,就把在工地不要的木材帶回去,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房子蓋起來了。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一年後,房子就開始多起來,然後再一年,就幾百戶了。」

「那個地方沒有電沒有水,水是用水管接山上的水;電,稍微有錢的就會買發電機,不然就用瓦斯做電燈,最差的就拿蠟燭當電燈,孩子就在蠟燭下寫功課。」黃榮順說。

一整片山坡都是木屋,沒接水也沒電,族人住在一起互相照顧,政府也發了門牌。直到這片土地成為鐵路局預定作為調車場,花東族人開始面對一連串的爭取居住權益抗爭行動。

(花東新村的老小聚在一起)

黃榮順說:「有一次,鐵路局要去勘場,花東新村居民包遊覽車到市議會、總統府陳情,希望可以永久居住在那裡,不要把我們趕出去。原住民的力量跟鐵路局的力量比起來,很弱勢,到最後,我們敵不過鐵路局,還是離開那裡了。」

1999年,舊花東居民被政府遷至現行花東新村原住民住宅,至善後來進駐這裡為居民進行就業輔導,然後發現都原孩子有照顧需求,開始至善在花東新村的兒少照顧計畫;年,我們將把服務擴及整個樟樹社區,關照更多都市原住民孩子。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