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新聞】沙美老師:Amuy呀,妳要練習專心(Smi inlungan),這樣可以成功完成妳想要做的事 / 企宣部 余嘉芳

【至善新聞】沙美老師:Amuy呀,妳要練習專心(Smi inlungan),這樣可以成功完成妳想要做的事 / 企宣部 余嘉芳

夏天的畢業季,新竹尖石鄉馬里光教保中心今年誕生了五位畢業生,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雙語」畢業典禮!

這是一場在星光照耀下的夜間畢業典禮,六點鐘,部落耆老Yuming以泰雅語的古調吟唱祝福後,畢業典禮就登場了。

這所深植部落文化的社區互助教保中心,老師就是部落媽媽,照顧部落裡兩至六歲的孩子,力行著泰雅族「共同照顧」的精神。而孩子們,在部落媽媽的關愛下,幾乎每個都是「雙語」寶寶─中文和泰雅族語並用,自然而然學會兩種語言。

沙美園長(左)和小小畢業生用母語對話

帶著孩子長大的園長沙美伍道老師,為每一個孩子準備了畢業祝福:「Amuy你有像洋娃娃般可愛又討喜的小臉蛋,第一次見到你的人就會喜歡你。你也是一個好奇寶寶,對很多事物充滿好奇,所以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常常因為不注意容易打擾別人,甚至自己也會小受傷。」「老師想告訴你,你要練習『專心』,一次做好一件事,這樣可以成功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噢。Smi inlungan專心。」

沙美老師說,泰雅文化的知識、技藝都在母語裡, 現在在部落,長輩還是會講,但孩子進到小學就學習漢文化,老師也是漢人,外出工作用中文溝通,孩子自然漸漸的不使用母語,是語言流失的主因。

以往,馬里光的幼兒們要上學,不是往前選玉峰國小,就是往後到石磊國小,但車程都至少還要半小時,農忙時,平時的工作量已增加的家長,接送孩子就更為辛苦了。 部落族人開始思考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與未來,「部落幼兒需要怎樣的照顧模式?」

(小小畢業典禮有師長與社區家長的祝福)

在馬里光教會慕妮牧師的推動之下,至善進入馬里光與部落族人一起推動成立「馬里光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至善培訓部落媽媽成為保母人員,下山進修、研習取得執照,也經過實習與輔導,「部落的孩子,部落一起照顧」。儘管收托的幼兒人數始終在十人上下,但教保中心是部落裡歡笑聲的所在,孩子們大聲唱歌,部落是教室,耆老是老師,每一個部落大人都叫得出孩子的名字,孩子也認得大人是哪一家的親戚。 這是一所屬於部落孩子的學校。

教保中心採用雙語的沉浸式教學,當孩子的日常對話開始出現泰雅語單字,也會讓父母有反思, 讓家長拾起自己學習族語的成長經驗 ,「不要輕易放棄文化傳承」,是沙美老師對自己最深的期許。

(孩子在沉浸式母語環境中學習,是馬里光教保中心的特色)

耆老Yuming吟唱著:「部落的族人啊,一個孩子的養成需要眾人的力量,你們要堅持下去,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就算只剩一兩個孩子,也要堅持下去!部落的孩子啊!希望你們能在主流社會站立,學成了記得回來,不要忘本,你們是部落的孩子。」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