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補洞,我心安了!

至善補洞,我心安了!

公共溝通部主任 顏瓊玉

余慧玲是南投埔里人,平地人,因埔里本身是賽德克、布農族、邵族等聚集地,她從小就對原住民不陌生。大學,她讀教育,因參加社團而走進尖石鄉後山地區,一停留,就是二十年。如今,她已在後山小學任教多年。

因為對部落孩子無法割捨的一份情,她大學畢業後加入一個兒少社福機構擔任課輔老師,在服務期間,她因為無力協助某些她認為是「最弱勢的孩子」,襲上心頭的挫敗感常常讓她半夜睡不好醒過來哭泣。       

心繫孩子們的余慧玲老師,看到孩子經過專業老師的陪伴,獲得更合適的照顧,而感到心安。

她的挫敗來自於看見孩子的挫敗而她卻無能為力。「山上的家長大多從事勞力工作,他們得花很多時間在農田,他們也很愛孩子,但不知道怎麼去教養孩子。有些孩子甚至沒有上幼兒園,所以當他第一次接觸學校的時候,就是國小一年級,就是上課。我曾遇過孩子不知道上課是什麼,他不知道打鐘就是要進去教室。我說,把東西放到抽屜,可是有孩子不知道抽屜是什麼,因為他們家沒有抽屜,因為他家是一張平面的桌子,沒有抽屜。」       

老師也需要專業的培訓,才能更適切地回應孩子與其家庭,幫助在地老師有力量也是挺老師上山的目的之一。

「有些孩子家庭功能不是很好,如果又沒有接受學前教育,進到國小,(學習)落差很大。我剛來(教書)的時候,大家都不敢接一年級,因為一年級小朋友太恐怖,因為是從無到有,不知道什麼是拿筆,不知道寫字是什麼。如果孩子本來就有一些發展上的問題,國小就是馬上進入寫字、閱讀,這會讓孩子挫敗,就不喜歡來上學。」       

因緣際會她遇見至善基金會的夥伴,她向至善夥伴傾訴自己無力的心情,沒想到,至善因此展開評估,並在2007年開啟了「國小教育支持」方案,把山下的各種專業老師,包含諮商心理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早期療育等老師等送上山,至今已連續15年不斷。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

會訊季刊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