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媽媽的煩惱

山上媽媽的煩惱

公共溝通部主任 顏瓊玉

美儒(化名)的兒子小克(化名)上了幼兒園後,她隱約覺得孩子有點「特別」,在學校老是坐不住,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總是哭鬧大叫,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不受控制、頑皮、不聽話」 ,園主任也有跟她提過這個情形,提醒她要多留意。       

美儒要工作、忙家務,還有其他孩子要照顧,一整天忙得團團轉。有一天,她又被小克的「不聽話」搞得很疲憊,忍不住出手打了孩子。晚上,她看著孩子的睡臉,對於自己白天動手感到自責和懊悔,突然驚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她必須面對與處理。       

美儒發現自己其實是害怕,一來不想真正面對「萬一孩子真的有問題呢?」,二來她不知道怎麼跟家人開口「我覺得孩子需要協助」,「孩子不是笨,只是慢,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她身邊的親朋好友總是這樣說。       

她決定找園主任協助,因為幼兒園所屬學校有至善專業老師定期到校服務的。在園主任的安排下,阿克上了至善專業老師的課程,老師後續建議美儒帶阿克到山下醫院進行兒童發展聯合評估。       

開車下山一趟要兩小時車程,只為了半小時的療育課程,美儒往往得請假半天,母子倆的午餐在車上草草吃完。但去了第一次,美儒便發現,她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她看見門診的其他孩子,「許多人比阿克還輕微,但他們都已經來治療了。」       

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也需要被鼓勵與支持。(非當事母子)

以前,當山上起霧時,阿克會跟美儒說:「媽媽,妳看,有煙」。美儒終於明白,原來是因為孩子的發展有一些落後,而大人自己也要需要調整教養方式,訓練阿克的語言表達,不能因為很了解孩子,就在他提出需求前就幫他做得好好的,「他講話,我再幫他。」       

經過半年每週一次下山治療,加上阿克在幼兒園接受了至善專業老師包括早療老師、諮商心理師、語言治療師,以及職能治療師的課程,一個學期後,語言能力的發展已漸漸和同年齡孩子相近。

看著孩子的進步,美儒好欣慰。她的行動也影響了部落其他家長,大家更在意孩子的發展,漸漸懂得學齡前黃金治療的重要概念,更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孩子的行為、陪伴孩子。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

會訊季刊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