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兒少孕產婦現況與挑戰

原住民族兒少孕產婦現況與挑戰

研究發展部/公共溝通部


圖為安心媽媽計畫_ 到宅服務

根據戶政司的統計,102-110 年間,未成年少女生育率大約維持在千分之四左右,生育數約 2,000 多人,小媽媽需要政府跟民間高度正視。小媽媽的出現不該被貼上標籤,更不該被視為問題。

根據至善與輔仁大學社工系劉香蘭老師合作的研究結果指出,受訪的原住民族少女因居住地區地處偏遠,沒有高中職,必須提早離開家庭到都市生活、與父母分離,都可能使得原住民族兒少失去家庭依附,進而傾向「依靠朋友」,並在需要經濟支持和感情慰藉的情境下懷孕,成為該族群生育率攀升的可能原因之一。

生命歷程理論強調個人生命歷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國家政策息息相關,但國家政策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族群或文化群體。原住民族對自己生命歷程中所發生的每一件重要事件都有文化意義,也有相應的生命禮俗來回應這些階段,以懷孕來說,國家應該尊重並支持不同族群個體的懷孕及生養相關的生命禮俗,並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下擬制相關政策與制度,但這項主張,依然是考驗著多數台灣人對懷孕的既有觀念,也影響著孕產婦能獲得的資源和協助。


圖為安心媽媽計畫_ 婦女培力保母訓練

從公衛的角度來看,預防勝於處遇,衛生所、民間團體、學校都有持續補充衛教知識,預防非計畫性的懷孕。非計畫懷孕後,大部份的女孩會決定生下孩子,成為母親。然而從懷孕到生養的這段過程中,國家現有的制度與措施,很難支持這群小媽媽們持續穩定就學到畢業,其他如適應婆家的生活及新關係、經濟壓力、就業需求以及孩子的照顧議題等,這些問題缺乏公私部門資源及服務的投入,來陪伴這些青少女支撐以及面對。

孩子出生後,該怎麼做?

原住民小媽媽的出現,除須面臨多重困境之外,最終仍在考驗政府和民間如何因應和支持,這會成為媽媽和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捩點。


圖為安心媽媽計畫_ 產檢接送

至善的「安心媽媽計畫」長期服務新竹尖石、五峰等地區的原鄉孕產婦,我們首先著重於支持孕產婦的產檢需求和育兒衛教,提供因為距離醫院車程遙遠而不便產檢的媽媽們,能搭乘「安心媽媽專車」前往診所及醫院檢查。另也提供適當的育兒和照顧資源,把握孩子在長大過程中的關鍵發展期,避免產生學習落後的情形。

無論是小媽媽還是一般孕產婦,仍待政府、民間組織、學界一起找出合作可能性或是提供資源協助,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值得我們去關懷,尤其在嚴重少子化的台灣,如何權衡提高生育率、提高育兒品質、減少家庭育兒負擔,都值得不斷思索、對話,找出讓孩子能安穩長大的一條路。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

會訊季刊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