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中的歧視讓原住民兒少難自處

校園中的歧視讓原住民兒少難自處

研究發展部/公共溝通部


圖為知名網紅呱吉也響應撕下標籤(照片取自至善臉書)

校園本該是學生知識學習、人際建立、技能培養的場所,然而根據至善所做的原住民族校園歧視經驗調查研究發現,100 % 原住民族兒少在校園都曾有遭受歧視經驗,卻缺乏及時且合適處遇方式。

原住民族兒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本就是一個與原來生活環境及原鄉網路剝離的過程。從幼稚園到國中階段,尚未離家,學校中還是熟悉的族人;一到高中離家就學,不熟悉的環境與不同族群的同學,一旦在校園中面臨歧視,找不到支持網絡來穩定就學,導致在人際交往上容易面臨挫折而缺乏自信,甚至對族群認同上也易有自我否定情形。

還記得 2022 年 3 月 24 日,廖姓原住民學生因在校內被同學罵死原住民,老師威脅要記過而在學校跳樓輕生一案嗎?在至善訪談的個案中,有人回憶曾在高中有被全班集體霸凌的經驗,向老師反應後也沒有任何處理方式,導致最終身心受創,最後選擇休學。也有原住民學生提到,曾經怨恨自己為什麼要生為原住民族,因為對他/她沒有任何幫助。更有學校老師因擔心原住民學生練舞會很吵、很髒,而拒絕讓原住民學生使用室內空間練原住民族舞蹈,即便排練是為了學校出外比賽。

論壇中也有與會者提到:「有孩子說宣布多元升學政策之後,外加名額讓他的好朋友不再理他了。」 更遑論曾聽到說,有老師故意在學生面前講學生58分就能上台大,搧動同學想法,讓原住民族學生那段時間特別受挫。在這些令人遺憾、傷心、難過事件的發生前,有甚麼樣的行動策略是可以先行,以避免這類事件發生,是至善多年來一直念茲在茲,想要找出。

私下標籤 讓歧視和霸凌不再


圖為藝人田中千繪響應撕下標籤(照片取自至善臉書)

大部分的歧視來自於「標籤」,而貼標籤是因為我們不願意去了解對方所造成的任性看法。不管是對原住民,對任何人都不應該貼上自以為的標籤。因為當我們用善良開放的心去了解世界上的人事物,不去歧視任何人時,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為此,至善曾邀集動力火車、楊俊瀚、田中千惠、戴愛玲、呱吉等多位名人串聯,呼籲社會大眾一起「撕下標籤」。


圖為台灣最速男楊俊瀚響應撕下標籤,拒絕歧視和霸凌(照片取自至善臉書)

而在校園內,主動建立原住民支持社群跟校內老師對原住民族群認識教育的重視,對於原住民兒少的成長發展尤其重要。新北市金山高級中學校長陳玉桂就表示,面對歧視或霸凌,目前雖然有霸凌專線,但孩子其實沒有勇氣撥打,多半是家長才會反應。因此建置友善校園的第一步,務必先「教師增能」,從第一線強化對議題的敏銳度和正確觀念,另外也應將人權教育融入課程,提供學生對原住民族歷史發展的介紹與認識。

營造族群友善校園環境  辦理「第一屆校園族群友善獎」

然面對校園歧視,最根本的解決方式在預防,如何營造一個友善、安心的校園環境就顯重要。除了強化臺灣教育對原住民族歷史創傷及文化的理解之外,還需加強原住民族學生對自我族群的正面認同,才能培養學生自我面對歧視的正向態度。而要處理原住民族學生在校園面臨歧視的問題,則是應該要設置第三方公正的申訴機制,因為目前的校園處理機制是將歧視視為霸凌,但現有的霸凌申訴機制,在介入處理的過程都對受害學生不友善。

至善正在規劃於 2023 年底舉行「第一屆校園族群友善獎」,我們想找出在族群友善方面做得不錯的學校,透過交流及推廣,分享合適在校園推動的消弭歧視活動,捲動更多的學校一起加入,共同打造族群友善的校園環境。

文章類別: 

一般會刊文章

會訊季刊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