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心語

孩子的成長不等人

執行長    洪智杰

深耕尖石後山原住民孩童服務,至善發現,在山上大約三個孩子就有一個有學習落後的情形,這個比例和國內其他兒少團體調查偏鄉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27%相近,而且都遠高於WHO統計的6%至8%。

學習落後對山上孩子的影響深遠,家長因忙於生計而忽略幼兒時期的照顧,學校又面臨教育資源不足,孩子就一路落後下去,影響國小及青少年的學習,進而影響就業與人格發展。

15年前,至善開始推展「國小教育支持方案」,補充山上孩子特殊教育資源,今天這項服務已擴及尖石前後山及竹東地區大約10所學校及公立幼兒園,每年由至善支持上山的專業老師有7-8位,專業領域涵蓋心理諮商、早期療育、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等,受惠的孩子每年有數百人。

一起看見都市原住民

  根據原民會統計,已有近半數的原住民遷移都市以求更好的就學、就業機會,這一群「島內移民」又稱為「都市原住民」或「都原」。都原面臨的生存挑戰包括高勞力、低所得、低教育程度,家長、孩子生存及發展困於弱勢循環,卻少有政府單位或民間團體重視「被忽略」的他們。除了結構性的社會生存壓力,一般人強加在原住民身上的各種文化標籤與刻板印象,亦為他們在陌生的都市生活帶來不安和恐懼,限縮了發展的機會。

阿福種下的一畝福田

  年初,越南工作站傳來阿福去世的消息,第一時間,我感傷又感嘆,阿福用他殘破的身體,造福了成千上萬的中越孩童,真是個小菩薩!對阿福而言,這是解脫,阿福的母親心中縱有許多不捨,也總算是可以卸下肩上重擔了。

  我是一個醫生,20多年前,我透過內人接觸到至善,從一個幫忙發傳單、湊熱鬧的志工,1998年因緣際會促成阿福跨海來台灣林口長庚動顱顏矯治手術,從此,我成為至善的醫療顧問,也一路看著阿福長大。

  因為來台灣手術,小阿福活下來了,但眼睛仍舊看不見。阿福返回越南後,我和至善同仁仍不放棄尋求醫治阿福的任何機會,甚至帶著他遠赴胡志明的醫院照X光,復健師也固定到阿福家中為他復健。直到四歲,經台、越兩地的醫生評估,阿福此生都必須臥床仰賴媽媽照顧,至善便把阿福的照顧專注在他的營養補充,並協助減輕家中經濟負擔,幫阿福家裡買了房子,幫助阿福姊姊去上學,讓阿福的父母無後顧之憂照顧阿福。

  阿福可說是至善的緣起,因為他,至善展開越南醫療計畫,透過和越南當地醫院的合作,從醫生下鄉為孩子篩選、評估,到孩子到醫院動手術,以及後續的復健和追蹤,每一個環節,都是由越南當地人執行,當中包含至善越南工作站的同仁。「醫療在地化」是計畫最可貴之處,它讓計畫可以持續不中斷,至善扮演的角色就是溝通的橋樑、連結資源。

頁面

訂閱 RSS - 至善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