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故事 - 當我們在都市叢林相聚

當我們在都市叢林相聚
當一個快樂的原住民吧!/企宣部
2019-03-13
  「我覺得帶朋友回去花蓮的部落,是一種認同感,因為那是我的部落。」年僅15歲的阿美族少女曉婷,她沒有因為生長於都市,而與文化斷鏈,並在去年暑假發起 汐止Wawa森林—至善兒少發展中心 返鄉輕旅行的計畫,希望讓大家認識她花蓮的原鄉:港口部落。   「...繼續閱讀
當我們在都市叢林相聚
多年後,我多麼想要傾聽雙龍部落那位酒醉的父親…/東吳大學社工系碩士班 李宜璟
2019-01-17
Wawa森林有大象─我們所不知道的都市原住民講座有感 在參加至善「Wawa森林有大象─我們所不知道的都市原住民」講座的返家路上,我想起當年在布農族部落遇見的那位父親,以及我投入社工行列的初衷,是為了回應那位父親的「苦與無力」。   大一、大二期間,...繼續閱讀
當我們在都市叢林相聚
都原青年受歧視的苦,誰看見?/企宣部 劉文賢
2019-01-07
  「不只是原漢歧視,也有『原原歧視』。」當都市原住民回到部落,會被質疑,「你們是台北來的?」至善基金會研發部專員Yunaw回憶童年返鄉時,遇到族人的霸凌,有時候是一句話,有時候是一個眼神。   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Ciwang Teyra也分享在課堂上,...繼續閱讀
當我們在都市叢林相聚
40-50-60,這是一組數字?/企宣部 劉文賢
2019-01-03
  「你有加分就好,幹嘛要念書?」至善基金會社工毛弟回憶求學時,被同學們集體辱罵的霸凌經驗,「高三時升學壓力大,我也很認真的讀書,但同學會故意走到書桌旁把我的書推到地上,然後用羞辱的口氣對我說那些話。」   原住民青年陣線總召賴韋利說:「加分制度就像一種鴉片,...繼續閱讀
當我們在都市叢林相聚
今天,大哥哥們會來嗎?/都原小組 蘇翠涵、黃珮綺
2018-12-18
  今年,汐止Wawa森林—至善兒少發展中心 與 實踐大學社工系合作「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透過此計畫一起關心都市原住民青少年的培力與發展,也因著劉主任的牽線,我們到實踐大學社工系的「非營利協力組織」課程提案,這一堂課是鼓勵大學生與在地非營利組織合作,利用大學生的創意與能力,...繼續閱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