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友愛

幫助孩子從玩桌遊與同儕互動

「老師…可以教我怎麼交朋友嗎?」小惠升上小一後變得較安靜,了解後發現小惠在班上有人際問題,偶爾還會被同學欺負。這情況的成因很複雜,家庭、老師、同儕、小惠自己等因素相互影響而成。

  這個學期,我們讓小惠與曾和她有過衝突的小芸一起上桌遊課,希望從合作性的桌遊開始,練習和建立正向的互動,並從中探索、發展人際技巧。第一堂課小惠常打斷遊戲想要和老師聊天,而小芸則想抓緊時間多玩一點而催促小惠專心。

  第二堂課小惠知道這樣無法吸引老師的關注,慢慢專注在遊戲中,但新的問題也浮現——他們不知道怎麼合作。遊戲的過程,小芸比較懵懂,而小惠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孩子,當小芸碰到困難時,小惠拒絕幫忙。然而合作遊戲需要兩個人互相幫忙才能獲勝。當老師宣布他們沒獲勝時,小惠很困惑,無法理解為甚麼自己沒有勝出。

  經過引導,小惠開始嘗試和小芸一起取得勝利,兩人的遊戲過程越來越順利,因此老師再給新的挑戰——從雙贏的合作型桌遊,改成有勝負的競爭型桌遊,好勝的小惠再次拒絕協助小芸。但當小惠需要幫助時,小芸會主動幫助,有趣的是小惠接收了小芸的善意,也發現就算是競爭關係也可以協助對方,且協助對方並不會削弱自己的優勢,還能讓氣氛更好,遊戲能更順利進行,進而會主動幫忙小芸。

小韻「玩」成積木專家

孩子的成長中有老師、父母、親人、朋友的相伴,在幼兒園時期老師的陪伴更占絕大部分。至善長期陪伴雲南少數民族老師們穩步成長,提供入園輔導、師資培訓等資源,不僅提升老師的專業技能,也能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成長發展。

  新的一年開始,春風拂面,陽光和煦,這個時間最讓人開心的是到各合作園所看一看我們一直陪伴著的孩子。來到海東幼兒園觀摩角落教學,每個孩子都在專注在自己的天地裡、認真嬉戲,我不忍打攪孩子們的興致,在旁看著孩子們,心裏充滿溫暖。和老師交流時,老師都在說孩子的事,講述孩子們的好,並和我分享一個孩子在角落教學探索、成長的故事。

  透過觀察,老師發現小韻在角落教學中進步明顯,表現出色。剛開學時,小韻較喜歡疊積木及畫畫,但這兩個部分她都沒有太多創意和自信,經過各種嘗試,她終於選到適合的玩具。首先是編織玩具小韻持續玩了一個月,每個編織玩具她都能熟練使用,並能長時間專注於此,熟悉了所有的編織後,她自己去益智區選了智慧積木,嘗試比較複雜的玩具。

照料一家的小飛

10歲的小飛因父母親癱瘓殘疾,他不僅一邊上學,也需要代替父母照顧年幼的妹妹及協助做家務,儘管如此每年小飛在學業上仍有優秀的表現,也得到至善所提供的助學金,而他的夢想就是未來能成為一名醫生。

  小飛童年不像其他孩子一般幸運,父親左臂天生癱瘓,母親雙腿殘疾坐輪椅。每天放學後,他必須「飛」也似的趕回家幫父母煮飯、洗衣服、打掃房間以及為5歲的妹妹洗澡。實在很難體會,小飛小小的身軀裡竟擁有這麼大的能量,不但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家務,還要兼顧自己的課業。然而,小飛從上國小開始,每年都獲得優秀的學習成績。第一次與他見面時,我問他以後想做什麼?小飛堅定而有自信的跟我說:「我會盡力學習,希望未來可以成為一名醫生,為父母和其他人治病」。

  也許10歲的孩子還無法明白,即便以後如願成為優秀的醫生,也無法治好母親在18歲因交通事故被「奪走」的雙腿及父親因天生身體虛弱癱瘓的手臂。但小飛的孝順、懂事對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帖良藥,是父母努力活下去的動力。小飛的父親曾說:「身為父母,即使我和我妻子殘疾,不過我們的眼睛還明亮的,我們的手還能動,所以我們會盡力照顧和撫養兩個孩子,希望好心人士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圓孩子上學之夢。」

跟著都原移動 就是至善服務的足跡

「QQ,我們要搬家了」年初去社區宣傳活動時,孩子們這樣跟我說。樟樹灣山光部落,是民國六十年代阿美族耆老自力營造的聚落,原本八排的房屋,陸續拆除在蓋大樓,如今只剩下最後兩排。

   樟樹灣是汐止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也是臺北具規模且集居的阿美族人聚落。至善在此地陪伴社區居民近十年,我們看見「遷移」不只發生在來到都市工作的第一代原住民,而是仍持續發生在汐止出生成長的第三代與第四代原住民。

   「頻繁遷移」是許多都原孩子的共同經驗,因為大人轉換工作或家庭重組、因為家裡住不下這麼多人、因為房東不續租、因為都市更新蓋大樓……。因此,我們和孩子們組成了「樟樹灣Wawa社區探險隊」,從去年夏天開始走遍了樟樹灣社區巷弄與空地,持續關注這裡的空間變化。

   雖然近年樟樹灣一棟棟高樓蓋起,但這裡關於土地開發與遷移的故事、阿美族豐富的文化智慧,仍存在長輩們的記憶與日常生活裡。駐點於汐止樟樹灣的Wawa森林,為在都市遷移與流動的都市原住民兒少,提供了一個能休憩與共學的社區生活空間,串連學校與社區創造友善孩子的在地網絡,跟孩子一起關注社區空間的變化,陪伴孩子認識腳下這塊生長的土地。

疫情下堅定的步伐

2020年我們一起經歷了特殊的一年,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新冠狀病毒的疫情,麗江雖然遠在中國大陸西南邊陲,但疫情防控也絕不馬虎,至善基金會就應當地政府的申請,就地採購,於2020年3月捐贈給各級學校十萬元人民幣的防疫物資,為防疫抗戰工作盡一份棉薄之力。

  雖然因為疫情,中國各級學校於2020年3月起就陸續以線上授課方式教學,看到新聞報導,大山裡的孩子每天為了尋找手機網路訊號爬幾座山、還得忍著風寒在曠野裡待上數個小時,就為這些孩子感到心疼與欣慰,心疼在這疫情的大環境下我們不能為他們做什麼,感慰於孩子刻苦求學的精神;所以開學時至善就帶著社會各界的關懷與問候,踏上慰問資助學生的路程。

  由於許多活動無法如預期開展,但是我們仍盡可能在計畫目標內保障學生的受教權,與提昇偏鄉學校的教育品質,2020年總共幫助了1,573位大山孩子上學,減輕貧困家庭的負擔,為6間合作的幼兒園及2所的初中舉辦教師培訓、入園輔導,也補充所需的教玩具。大學生的返鄉服務則在6個村落舉辦關懷兒童、老人的服務活動,讓大學生在受助之餘,也從助人工作中找回自信。

幫助孩子重獲健康、幸福、築夢20年不斷

20 年前越南中部殘障孩童大都家庭經濟困難,孩子幾乎沒有機會到醫院檢查和治療,使他們的生活、學習,甚至是工作都遇到不少困難。透過阿福到台灣就醫故事,引起台灣大眾對越南殘障孩童的注意與關心。當時經過評估,發現越南中部有上千名殘障孩童在等待手術機會,2000年至善開始在阿福家鄉廣治省試辦醫療矯治手術計畫,試辦結果非常成功,有30名貧病孩子受惠,於是2001年正式展開「越南醫療矯治計畫」。

  經過20年,在台灣愛心捐款人的支持下,幫助了越南中部順化、廣治、廣平、河靜、義安和廣義省6省約3,000名病童完成手術和治療,改善他們的健康和生活。不少家長說:「沒有至善,孩子的命也不見得能留下;沒有至善,孩子沒有現在的生活;沒有至善,孩子就沒有希望。」我還記得,2011我們去病童小如家評估時,她的家除了一綑修建房子時留下價值約10塊美元的木頭,家裡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全家力不從心看著孩子面臨死神而無比痛苦。至善協助小如入院手術,救了她的命,而還有很多很多像小如的故事。

疫情下的工作日常

去年4月時,我又回到了最熟悉的新竹工作站,離開的這段時間,有時會不經意想起在至善基金會新竹工作站的點點滴滴,如今又再次回到最熟悉的環境,許多的回憶湧上心頭讓我非常的懷念。這段期間,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也改變了工作站的日常。

  雖然站內的工作跟之前有些不同,有許多挑戰迎面而來,還需要學習與同仁和主管之間的溝通,並且需要將行政所要傳達的事務讓同仁更清楚明白。在新竹工作站裡每位同仁因各自負責業務的不同,有時因繁雜的業務與學校合作事務,很多的時候都在外面奔波,大家真的很辛苦!但行政上與同仁、主管之間要更有效傳達溝通,也真是一門極大的學問!現在,我還是不斷的調整與學習。希望自己在這個職位上可以常常精進自己,讓我在工作上可以為大家盡最大的一份心力。

  去年年初時,全世界因疫情而有了巨大變動,疫情改變了大家進出新竹工作站的日常,每位同仁進出工作站時需要登記,並以實名制方式控管進出的人員,戴口罩、量體溫、酒精消毒也慢慢變成大家的日常。

樟樹灣、好好玩!

搬家後的Wawa森林位於樟樹一路264巷裡,每天約有20多位孩子在這裡聚在一起聊天、寫作業、煮飯、參與多元的活動,平時孩子們最喜歡在巷弄間騎腳踏車、玩遊戲,但孩子們曾被鄰居抱怨嬉鬧聲太大,也曾被開車經過的大人謾罵巷弄不是遊戲的地方。我身為照顧據點的社工,發現孩子的遊戲空間在都市中相當缺乏,於是開啟了Wawa空地樂園的計畫。

  2020年夏天,我們向樟樹國小提案,與汐止區部落文化健康站、返腳咖、特公盟等在地夥伴合作,將學校轉角空地營造成為期三個月的「Wawa空地樂園」,一個孩子戶外玩樂的空間。 因為對基地營造不熟悉的焦慮,自己缺乏空間規劃的概念,於是邀請熟悉板模搭工寮的阿公們,也讓孩子更投入幫忙,以及協力夥伴共同嘗試,我與孩子們經歷一次深刻的跨領域學習。

頁面

訂閱 RSS - 至善友愛